首页汽车正文

外资争搭合资末班车

作者:刘俊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01 23:35:00

摘要:2012年,由于政府严控整车生产资质,在国内合资政策愈发收紧的形势下,还没来得及国产的外资车企急迫地希望获得一张末班车的车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俊晶 北京报道
    2012年,由于政府严控整车生产资质,在国内合资政策愈发收紧的形势下,还没来得及国产的外资车企急迫地希望获得一张末班车的车票。
    10月12日,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在湖南长沙正式宣告成立,首款新车ASX劲炫也在同日下线。广汽三菱的成立,为历时三年的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的跨区域重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1月18日,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奠基,成立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而纠结8年之久的雷诺国产也有望在春节之前得到审批通过的好消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运气,斯巴鲁的国产事宜一直搁浅,至今仍无音讯,而有意向在华国产的汽车企业仍然有很多。
最后的名额
    近几年来,国内合资厂商疯狂扩张产能,产能过剩的苗头开始出现。为了合理调控资源,政府已经放慢了对合资和扩产的审批步伐。最有力的证明就是,2011年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不再鼓励投资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汽车整车企业。伴随着合资门槛要求的提高,外资车企必须至少要在投资额、产量、销量、研发、兼并重组五方面符合相关的硬性条件,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雷诺作为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在中国合资的跨国汽车制造商,2012年,其在华的合资事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1年,雷诺中国明显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先后引进了新风景与大风景、新拉古那、纬度、风朗、新科雷傲、梅甘娜CC、拉古那古贝7款新车型,完成了从中级车、中高级车、轿跑车、MPV到都市SUV的完整产品布局。分析人士表示,雷诺此举在为国产布局。数据显示,2012年雷诺中国全年销量达到29724辆,同比增长22.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汽车分析师赵宇表示,“雷诺已经成为非豪华汽车品牌中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这和其急于国产要达到的销量门槛有一定关系。”
    渠道方面,雷诺也在为国产作准备。2012年,雷诺经销商网络布局完成目标,进一步扩展至115家。雷诺中国执行总裁陈国章表示,雷诺进口车型将和国产车型采用相同的渠道销售,此番大规模的渠道扩张也在为国产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久悬未决的东风雷诺合资项目终于在近日传出即将落听的消息,有望于今年3月20日在武汉奠基,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的批准也即将在春节前夕通过。据悉,东风雷诺的武汉生产基地一期计划投资72亿元,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年产能将达15万辆的规模。这是短期内可期的国内最后一个汽车企业合资名额。
新变化
    合资模式有其存在的理由。对外资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和售价来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还可以通过中方合作伙伴加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共享相关资源。对于变幻莫测的中国车市,后者极为重要。
    但最近合资模式也日渐遭到质疑。对于“合资换技术”失败的质疑也越来越强烈,合资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一时成为焦点。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公司获得的利益与好处一直要多于中方,是因为合资公司免费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品牌推广,而品牌意味着未来的市场。反而,中方通过合资公司寻求自主品牌的发展则有限制。此前,通用汽车公司CEO艾克森曾对媒体表示,不会将增程式电动车的技术拿到中国的合资公司上海通用,这也被视为保留技术、警惕上海汽车的举动。
    于是,在2012年里,新的变化正在中国汽车业形成。与传统的合资相比,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是新合资方式的一种尝试,目前采取同样合作手法的还有观致汽车和比亚迪戴姆勒。
    伴随着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中发动机厂落地常熟,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对于奇瑞来说可谓真材实料,奇瑞也摘掉了“代工厂”的帽子;同时,快速提升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可以助奇瑞打入高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合资大门的逐步关紧,这样的深度合作方式会越来越多。
    合资模式尽管已经进入末班车,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吸引力定会催生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谁又敢说下个十年会发生什么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