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黄老邪”怒了

作者:郑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2 14:25:00

摘要:自8月初开始,接连高调“爆料行业潜规则”的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再次出手了。

“黄老邪”怒了

    10月15日,自8月初开始接连高调“爆料行业潜规则”的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再次出手了。在太阳谷微排酒店梦想大厅,黄鸣面对台下近百位参会的媒体记者以及业内人士,矛头直指位于江苏的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603366,以下简称“日出东方”)以及为日出东方出具检测报告的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质检院”)。
    “‘黄老邪’这次‘曝潜’可不仅仅是得罪了同行,或许会影响整个太阳能行业。”一位将黄鸣称为黄老邪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40亿惠民补贴遭骗补?
    “事关40亿元‘惠民补贴’,我必须站出来说话!”黄鸣在发布会上大声说道,“江苏省质检院涉嫌伪造质检报告,‘帮助’日出东方骗取国家补贴,我们强烈呼吁新闻媒体对国家的40亿惠民补贴公正性进行监督,有关单位介入调查,给行业和公众真相和公正。”
    据本报记者了解,太阳能热水器原本不在节能惠民补贴目录之中,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公告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补贴,要求企业在6月4日投标,后延迟至6月6日。
    265亿元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中,太阳能热水器占15%以上,近40亿元的补贴规模,约可补贴1000万台,而10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量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空间。
    但这个对太阳能企业来说的“大喜事”也让企业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子。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折腾死人了。”皇明太阳能技术总监张立峰对记者说,“第一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从发文到递交材料仅仅3天时间,6月1日是周五,下午五六点钟发布,6月4日就要递交申报材料。其间的两天是星期六、星期天,政府部门一般不上班。企业既要抓紧时间准备材料,又要跑政府部门盖章开具推荐函,时间太仓促。”
    “我无话可说!”黄鸣将首批入围“太阳能惠民工程”的企业名单重重地摔在茶几上。在这份名单上,皇明太阳能有2个型号入围,同时入围的共有20家企业,除了日出东方,其他企业都只有寥寥几个型号,最多20多个型号的产品入围。但日出东方有共计160个产品型号的产品入围。
    “江苏省质检院是怎样在短短几天内拿出上百份检测报告的?这在技术上和程序上几乎无法实现。我们严重质疑检测报告的真实性。”黄鸣称,第一批目录出来以后,业内哗然。由于申报补贴需要提交许多材料,其中仅型检报告和能效等级报告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少企业因此错过第一批的申请。
    黄鸣显然十分愤怒。他大声说道:“检测报告就是公信力,更是消费者的安全保障。目前,行业‘潜规则’尚未清除,‘强安标’尚未建立,现行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安全缺失的背景下,作为在消费者利益保障最后一关的检测,如此儿戏,广大消费者利益如何保证?质量如何保证?更何谈行业健康发展?社会公信力何谈?诚信何在?
    质疑的关键点在时间
    黄鸣质疑江苏质检院和日出东方的重要一点在时间上。
    “按照江苏企业195个型号全部在江苏省质检院检测来算,至少要做195次型式检验,这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决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完成。”张立峰认定,江苏企业联手质检院骗取国家补贴。
    张立峰介绍说,一份能效检测报告,包含型式检验报告在内,在连续满足试验条件,且不考虑热水系统进行不同检测项目所必需的测试仪器设备安装、被测样品充放水、整机移动等的时间损耗的前提下,至少需要10天时间。
    “从两批名单中就可以看出,第一批名单中的企业以北京、山东和江苏的居多。第二批中浙江、云南、河北等省份的太阳能企业都出现了,一共88家企业。”张立峰指着名单上的众多企业说,“是这些企业第一批不想申报吗?当然不是。是时间真的太紧迫,企业都没办法反应过来。”
    “目前国内检测中心不具备同时检测那么多台太阳能热水器的能力,出具检测报告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张立峰告诉本报,全国最大最具权威的北京检测中心在启用新检测基地之前,同时能够检测太阳能热水器的能力只有四十几台,检测周期是一周。
    “第一批皇明只有两个型号产品入围,是因为我们之前有两个型号的产品进行过能耗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通过检测中心转化了两份报告。”黄鸣说,如果没有之前做过相关检测的两款产品,皇明必然在第一批申报中交白卷。“我想知道,江苏质检院是怎么拿出近200多份的检测报告的?”
    针对黄鸣的质疑,日出东方董秘刘伟解释说,早在2009年3月参加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的太阳能能效标准讨论会时,日出东方已经开始有了做能效报告的想法。
    2011年10月10日《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发布,根据日用热量与热损耗两个技术指标来确定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能效级别,能效等级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标准,刘伟称此时日出东方已经完成了有关能效测评的内部工作,在标准出炉之后,就开始将不同型号的热水器进行外部送检。
    江苏省质检局则回应说,针对黄鸣的点名质疑,局里将会有统一的回应和释疑,并于近期向社会公布。
    “要分出一个黑白”
    黄鸣的质疑还在继续。16日下午,黄鸣在北京的国宏宾馆再次约见部分媒体记者,表示他已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单位投书质疑,要求彻查。“要么我错了,要么他错了,一定要一个结果,要分出一个黑白。”
    “我们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否则怎么会如此高调。”皇明太阳能品牌总监周春玲16日对本报记者说。
    这次站出来已经是今年8月份以来黄鸣第四次“曝光行业潜规则”,他甚至创办了一个叫“太阳能行业强标曝潜网”的网站。
    “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这个行业快要烂掉了,要是再对潜规则无动于衷下去,这个行业就真的没有希望了。”面对众多媒体记者,黄鸣语出惊人。
    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不过20多年时间,黄鸣作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资深人物,曾经亲眼目睹这个行业由小到大、业内同仁从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的发展历程,而如今,他却略显悲哀地提出了“潜规则不除,有可能毁灭整个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惊人论断,令人唏嘘不已。
    “潜规则一天不除,行业发展永无宁日,我就要永远斗下去。”黄鸣说道。
    让黄鸣欣慰的是,“曝潜”结果多少有些出乎黄鸣意料。消费者的殷殷期盼,工商、质监等政府主管部门表态支持,22家消费者协会的鼎力促进,“强安标”有望早日出台,黄鸣追逐了7年的夙愿不久即将实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郑重
郑重

成为一名记者是儿时的梦想,也因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只求以“文字匠”这一职业安身立命,也在这个自己深深热爱着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