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藏家垂青罗曼尼·康帝
摘要:10月5至6日,一连两天三场洋酒拍卖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演,最终以7357万多港元成就今年该拍卖行洋酒拍卖最高总成交额。
10月5至6日,一连两天三场洋酒拍卖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演,最终以7357万多港元成就今年该拍卖行洋酒拍卖最高总成交额。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的买家争夺各款世界级名酿,罗曼尼·康帝(RomaneeConti)、HenriJayer及鹰啸庄(ScreamingEagle)尤被追捧。
引人注意的是,亚洲藏家表现出对罗曼尼·康帝佳酿的强烈渴求,致其成交价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再创新高:59件罗曼尼·康帝拍品共拍出920万港元,高于拍前估价的30%。
内地买家只认顶级酒庄
香港苏富比秋拍3个洋酒专场成交价的前10名中,几乎全被亚洲藏家包揽,包括其中所有的罗曼尼·康帝佳酿,除了美国和英国两位酒商分别买走了柏图斯庄园(ChateauPétrus)和意大利葡萄酒。
法国波尔多产区有五大酒庄等知名葡萄酒庄园,对于同样知名的产区勃艮第来说,有罗曼尼·康帝一个酒庄就可以将其提升到非常高的地位,可见罗曼尼·康帝的声望。罗曼尼·康帝从不在零售市场露面,拍卖会上也难得一见,只有百万富翁才能拥有罗曼尼·康帝,亿万富翁才能享受。
随着2008年2月40%红酒关税的取消,中国香港因此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红酒完全免税的地区之一,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红酒拍卖板块也重新启动。过去5年来,各地收藏家已向苏富比购买总额高达2.49亿美元的名酒。香港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交易中心。据介绍,香港拥有数百万箱红酒,大约占全球精品红酒储量的15%至20%。
从香港的红酒拍卖会上反馈的信息是,绝大多数内地买家只买最顶级酒庄的红酒,比如五大酒庄(拉菲酒庄、奥比昂酒庄、拉图酒庄、木桐酒庄、玛歌酒庄)。极少数人可能会了解二线酒庄的酒,比如意大利的知名酒庄。
“香港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内地投资者造起来的。”葡萄酒是“液体黄金”且具“品味”,这种特性十分符合中国新富阶层的投资品味,投资顶级红酒越来越被他们看好。但又为何舍近求远地去香港拍呢?
其实早在2009年左右,内地各拍卖行业务已拓展至奢侈品领域,红酒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北京保利和广州嘉德先后推出了红酒专场拍卖,随后中国嘉德、西泠印社、上海泓盛等拍卖行都开始了红酒拍卖。
但至今内地的红酒拍卖一直受冷遇,拍卖行抱怨同样从法国来的红酒,到中国香港拍卖不用交税,到内地拍却要多交40个点的税。不公平的竞争,令他们难以继续红酒拍卖。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拍品质量及服务水准,拉低了内地红酒拍卖的档次,吸引不了内地买家的兴趣。
另外聚拢红酒收藏的圈子也是香港拍卖会的优势之一。毕竟高端红酒数量有限,购货和出货渠道都比较窄,除了酒庄直接供应及拍卖外,圈子内的交流也是一个主要的渠道。
收藏门槛不仅仅是财富
目前市场上投资红酒的人有多少是跟风的?有多少是懂行的?其实红酒投资实际上门槛很高,并不是只要投入大笔资金就可以做到。它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红酒知识,还要对红酒酿造酒庄以至全球红酒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以拉菲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价格不管是在拍场还是现货交易,价格都明显下调。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至今,反映波尔多一级庄园现货价格的高级葡萄酒50指数已下跌逾25%。
在拉菲遭遇寒流的同时,法国勃艮第、罗纳河谷、香槟区和美国加州、澳大利亚、智利等产区的葡萄酒反而表现出量价齐涨的势头。知名洋酒拍卖行AckerMerrall&Condt今年初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推出美国加州名酿ScreamingEagle的CabernetSauvignon杰作,汇集了7个珍稀年份共42瓶美酒,以82.96万港元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ScreamingEagle拍品。
所以最近红酒收藏有一个趋势,收藏群体从之前高端群体向中端人群扩展,拍卖行除了从一些知名酒庄征集红酒,也开始在一些比较有增值潜力的庄园征集。
不过,红酒市场近几年一直保持上涨,即便是在房市、股市及银行业转入低迷,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目前国内投资红酒主体大多是私募基金和部分酒商,从2009年到2010年,国内许多游资转向葡萄酒投资,尤其是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高端葡萄酒投资,他们可以不了解红酒真正的投资价值和特性,完全将其当做金融工具操纵和炒作,如此一来,“泡沫”也难以避免。
法国高端葡萄酒受投资市场影响很大,之前因为中国游资对以拉菲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的疯狂炒作,法国酒庄也跟着提高了价格,通过近一年的葡萄酒市场行情下滑,法国酒庄也更加清醒,希望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等方式,让消费和投资高端葡萄酒回归理性。
另外一个最基本的常识,红酒应该储藏于温度在16℃~20℃左右的恒温酒窖里,而且并不是年份越久,价值与酒质就越高,而是有10到30年的适饮期。如果自己家里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恒温酒窖用来放置,拍卖行或其他专业酒窖也可以提供储藏服务。
有些中国新富的确非常有钱,也想玩红酒赶潮流,结果却是花上百万元买了红酒,然后随便地往柜子里一放。殊不知,这可能导致其几百万元打水漂。过两年,也许这瓶红酒就真的只能自己喝掉了。这无论从投资还是口味角度,都是令人遗憾的。
引人注意的是,亚洲藏家表现出对罗曼尼·康帝佳酿的强烈渴求,致其成交价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再创新高:59件罗曼尼·康帝拍品共拍出920万港元,高于拍前估价的30%。
内地买家只认顶级酒庄
香港苏富比秋拍3个洋酒专场成交价的前10名中,几乎全被亚洲藏家包揽,包括其中所有的罗曼尼·康帝佳酿,除了美国和英国两位酒商分别买走了柏图斯庄园(ChateauPétrus)和意大利葡萄酒。
法国波尔多产区有五大酒庄等知名葡萄酒庄园,对于同样知名的产区勃艮第来说,有罗曼尼·康帝一个酒庄就可以将其提升到非常高的地位,可见罗曼尼·康帝的声望。罗曼尼·康帝从不在零售市场露面,拍卖会上也难得一见,只有百万富翁才能拥有罗曼尼·康帝,亿万富翁才能享受。
随着2008年2月40%红酒关税的取消,中国香港因此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红酒完全免税的地区之一,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红酒拍卖板块也重新启动。过去5年来,各地收藏家已向苏富比购买总额高达2.49亿美元的名酒。香港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交易中心。据介绍,香港拥有数百万箱红酒,大约占全球精品红酒储量的15%至20%。
从香港的红酒拍卖会上反馈的信息是,绝大多数内地买家只买最顶级酒庄的红酒,比如五大酒庄(拉菲酒庄、奥比昂酒庄、拉图酒庄、木桐酒庄、玛歌酒庄)。极少数人可能会了解二线酒庄的酒,比如意大利的知名酒庄。
“香港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内地投资者造起来的。”葡萄酒是“液体黄金”且具“品味”,这种特性十分符合中国新富阶层的投资品味,投资顶级红酒越来越被他们看好。但又为何舍近求远地去香港拍呢?
其实早在2009年左右,内地各拍卖行业务已拓展至奢侈品领域,红酒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北京保利和广州嘉德先后推出了红酒专场拍卖,随后中国嘉德、西泠印社、上海泓盛等拍卖行都开始了红酒拍卖。
但至今内地的红酒拍卖一直受冷遇,拍卖行抱怨同样从法国来的红酒,到中国香港拍卖不用交税,到内地拍却要多交40个点的税。不公平的竞争,令他们难以继续红酒拍卖。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拍品质量及服务水准,拉低了内地红酒拍卖的档次,吸引不了内地买家的兴趣。
另外聚拢红酒收藏的圈子也是香港拍卖会的优势之一。毕竟高端红酒数量有限,购货和出货渠道都比较窄,除了酒庄直接供应及拍卖外,圈子内的交流也是一个主要的渠道。
收藏门槛不仅仅是财富
目前市场上投资红酒的人有多少是跟风的?有多少是懂行的?其实红酒投资实际上门槛很高,并不是只要投入大笔资金就可以做到。它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红酒知识,还要对红酒酿造酒庄以至全球红酒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以拉菲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价格不管是在拍场还是现货交易,价格都明显下调。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至今,反映波尔多一级庄园现货价格的高级葡萄酒50指数已下跌逾25%。
在拉菲遭遇寒流的同时,法国勃艮第、罗纳河谷、香槟区和美国加州、澳大利亚、智利等产区的葡萄酒反而表现出量价齐涨的势头。知名洋酒拍卖行AckerMerrall&Condt今年初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推出美国加州名酿ScreamingEagle的CabernetSauvignon杰作,汇集了7个珍稀年份共42瓶美酒,以82.96万港元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ScreamingEagle拍品。
所以最近红酒收藏有一个趋势,收藏群体从之前高端群体向中端人群扩展,拍卖行除了从一些知名酒庄征集红酒,也开始在一些比较有增值潜力的庄园征集。
不过,红酒市场近几年一直保持上涨,即便是在房市、股市及银行业转入低迷,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目前国内投资红酒主体大多是私募基金和部分酒商,从2009年到2010年,国内许多游资转向葡萄酒投资,尤其是以拉菲为代表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高端葡萄酒投资,他们可以不了解红酒真正的投资价值和特性,完全将其当做金融工具操纵和炒作,如此一来,“泡沫”也难以避免。
法国高端葡萄酒受投资市场影响很大,之前因为中国游资对以拉菲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的疯狂炒作,法国酒庄也跟着提高了价格,通过近一年的葡萄酒市场行情下滑,法国酒庄也更加清醒,希望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等方式,让消费和投资高端葡萄酒回归理性。
另外一个最基本的常识,红酒应该储藏于温度在16℃~20℃左右的恒温酒窖里,而且并不是年份越久,价值与酒质就越高,而是有10到30年的适饮期。如果自己家里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恒温酒窖用来放置,拍卖行或其他专业酒窖也可以提供储藏服务。
有些中国新富的确非常有钱,也想玩红酒赶潮流,结果却是花上百万元买了红酒,然后随便地往柜子里一放。殊不知,这可能导致其几百万元打水漂。过两年,也许这瓶红酒就真的只能自己喝掉了。这无论从投资还是口味角度,都是令人遗憾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