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硬核装备“承包”五岳!“外骨骼机器人”解锁登山功能,或引爆3亿人银发市场

作者:郭怡琳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08 17:11:50

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机械结构,能够改善人体物理机能或辅助医疗康复。各大山岳型景区引入的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解决了游客的核心痛点——膝盖和腿部损伤。

硬核装备“承包”五岳!“外骨骼机器人”解锁登山功能,或引爆3亿人银发市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今年“五一”假期,黄山、泰山、华山、庐山等多个著名景区,相继引入登山智能辅助产品“外骨骼机器人”。该智能设备被誉为“懒人爬山神器”,受到游客热捧。其在山脚下的起点或上山途中租用,以体验“无痛登山”。爬山轻松“拿捏”等宣传语走红,席卷国内山岳型景区。据悉,此类可穿戴设备融合传感、控制、信息处理和移动计算等技术,通过与人体运动系统的协同工作,显著减轻登山过程中的身体负担。在市场看来外骨骼机器人正从“验证”迈向“实际应用”。节后开盘,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持续活跃,多只个股飘红。

对此,头豹研究院报告指出,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机械结构,能够改善人体物理机能或辅助医疗康复。各大山岳型景区引入的外骨骼机器人有效解决了游客的核心痛点——膝盖和腿部损伤。

程天科技CEO王天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包括工业和医疗,其具有较强的负重和行走能力,目前医疗方面主要针对截瘫和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围绕行动受限用户的生活质量改善。事实上,面向康复养老领域的产品关键在于护理,而护理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延长每个人自己活动和自理的时间。”

爬山神器

据悉,泰山景区是全国首批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登山助力的景区之一。景区分别在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设立了3个租赁点,100多台设备已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老年游客使用占比达62%。

本报记者了解到,这款形似“智能登山杖”的机器人不仅能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还具备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功能。机身重约1.2公斤,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内置的AI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惯性导航模块,在攀登陡峭的十八盘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续航时间达8小时,帮助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

记者在微博检索“懒人爬山神器”,有网友分享体验称,“爬山时助力抬腿和压腿动作,辅助腿部发力,减轻蹬地负担。平时三小时的路程,用(外骨骼)助力器两小时就能完成。”也有网友表示,不同景区不同景点引进的设备差异较大,“有的外骨骼助力器通过智能感应,能够精准识别用户是在上山、平地行走还是下山,并据此提供差异化的辅助。而有的外骨骼助力器,感知能力相对一般,做出明确屈膝动作后才能识别。”

对此,王天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也被称之为现实版‘钢铁侠’,从外表上看就像是一个机器人长着小脑袋。这类可穿戴的机器人通过使用者身体外部的一种智能机械结构,将人体感觉、思维、运动等器官与机器的感知系统、智能处理中心、控制执行系统相结合,从而实现改善人体物理机能及提高身体素质等目的。”

而在户外攀登的过程中,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多种传感技术预测用户行动意图,提供相应助力。碳纤维、钛合金等轻质材料的使用,结合人体工学设计,提升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舒适性,减少了用户疲劳,助力用户实现“无痛爬山”。

王天认为,从应用领域来看,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外骨骼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农业领域,工人借助外骨骼设备,轻松搬运农具;在养老护理领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现自主行走;在日常搬运场景中,有效降低工人腰部损伤风险。

消费场景应用元年

事实上,外骨骼机器人的火爆不仅限于景区,其在银发经济中的潜力同样值得关注。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外骨骼助力登山的视频评论区热度不减,网友纷纷求购买链接。该舆论潮背后揭示出外骨骼在老年群体及其家庭中的吸引力及市场的潜在需求。

王天表示,对于老人而言,外骨骼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拐杖与轮椅的局限,不仅能辅助行走、减轻关节负担,还赋予他们重拾户外活动的信心与自由。程天科技一直致力于外骨骼机器人等高科技康复辅具的研发与应用,产品主要从两个维度来助力康复。在老年康复方面,它能够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尽最大可能帮助残疾人恢复自身的行动能力,比如辅助瘫痪病人行走。在残障辅助方面,它可以作为辅助器具提高个人的行动力,拓展能力上限,比如让下肢截肢患者能够重新站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占总人口的2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4.26亿。

人口老龄化为养老科技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养老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正成为科技与医疗健康融合的先锋。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数据推算,2020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元,2024年增长至79亿元,未来5年该市场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30年约达183亿元。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表示,“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健康消费、户外装备消费需求升级及智能穿戴设备普及,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行业报告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其中消费级场景占比持续提升。今年外骨骼机器人能开启消费场景应用元年,外骨骼不再是‘钢铁战衣’的科幻想象,而是变为大众消费的科技潮品。我相信,未来五年,外骨骼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类能力的自然延伸。”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