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复星医药浮现“降收增利”迷局 高比例研发资本化或“藏雷”|财报异动透视镜

作者:张斯文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4-28 15:57:10

摘要:复星医药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核心制药业务收入同样下降,抗感染、中枢神经等主力产品毛利率出现缩水。然而,净利润不降反增.

复星医药浮现“降收增利”迷局 高比例研发资本化或“藏雷”|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复星医药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核心制药业务收入同样下降,抗感染、中枢神经等主力产品毛利率出现缩水。然而,净利润不降反增,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如资产处置收益3.71亿元、政府补助6.14亿元)和研发费用缩减(研发总投入减少16.15%)。这一“降收增利”模式暴露了公司对短期财务操作的依赖,长期增长动能存疑。

同时,公司高研发资本化或暗藏业绩“地雷”。

去年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远超行业中位数,导致无形资产激增。此举虽短期粉饰利润,但若在研管线失败,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可能集中减值。康希诺已有先例。

另一方面,复星医药去年短期借款激增也值得关注。债务结构短期化同样使财务费用有所增加。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哪些影响,还需观察。

核心业务收入下滑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8%至410.67亿元。

这已经是复星医药连续两年营收出现下滑了。

2022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达到近三年峰值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主要受益于新冠相关产品(如检测试剂、疫苗)的市场需求。但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5.81%至414.00亿元,主要原因为新冠业务收入大幅减少及核心制药板块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进一步微降,反映了其面临所处行业转型期压力。

图片 1.png

分业务来看,复星医药2024年收入289.24亿元,同比下降4.29%,连续两年负增长。抗肿瘤药物增速从2023年的近40%骤降至5.84%,心血管和抗感染业务因集采降价及竞品冲击持续承压。

从产品角度来看,去年公司抗感染产品收入暴跌27.95%。代谢及消化系统产品收入微降0.73%,同时营业成本逆势增长8.89%,导致毛利率下滑2.19个百分点。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下降21.01%,毛利率下滑2.76个百分点。

心血管产品成为唯一增长点,收入提升14%。

医疗器械与诊断业务在去年收入43.23亿元,同比降1.53%,主要因新冠检测试剂收入退出。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同期收入76.47亿元,同比增长14.61%,成为唯一增长板块。不过,该板块毛利率仅22.71%,远低于制药板块54.30%。

分地区来看。2024年公司在海外收入112.97亿元,占比27.51%,同比增长8.93%。国际化战略推动下,欧洲市场(如汉斯状单抗获批)及新兴市场有一定贡献,部分抵消了国内收入下降4.06%的影响。但海外业务的营业成本激增13.23%,毛利率下滑2.3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利润增长背后

然而,营收下滑的同时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引起了《华夏时报》记者的注意。

年报显示,去年复星医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0亿元,较2023年的23.86亿元同比增长16.08%。

一方面,去年公司一部分利润来自与日常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为4.56亿元,同比增加21.28%,主要来源于:资产处置收益3.71亿元,包括天津药业等非核心资产剥离;全年获得政府补助6.14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2%。公司通过处置低效资产回收资金超20亿元。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缩减了“研发费用”。

年报显示,2024年这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15%,从59.37亿元降至55.54亿元,主要源于研发总投入的减少以及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提升。Wind数据显示,2024年资本化研发支出19.09亿元,占研发总投入的34.38%,显著高于生物医药行业2.52%的资本化比例中位数。高研发资本化比例导致无形资产余额增加至144.68亿元。

并且,2020年—2024年,公司无形资产大幅增长近70%,从86.7亿元增长至144.68亿元。

图片 2.png

这样的策略调整使得费用化研发支出减少,从而粉饰了利润。还使公司净利率提升1.56个百分点至8.55%。

然而,这样做会为公司资产埋下一颗“炸弹”。公司的研发项目失败或未达预期(如临床试验未通过),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需计提减值损失,会直接冲击当期利润。例如,康希诺曾因资本化率较高被要求披露减值风险对业绩的影响。

Wind数据显示,复星医药2024年财务费用为11.11亿元,较2023年的9.84亿元同比增长12.82%。财务费用增长暴露了公司债务结构恶化的状况。

具体来看,2024年短期借款达187.11亿元,同比增加39.83亿元。去年短期借款占带息负债比重从2023年的52.2%升至64.7%,长期借款同比减少33.01亿元。债务结构短期化可能会对公司资金造成一定压力,同时推高财务成本。

对于复星医药面临的财务和运营挑战,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环境,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时,公司也需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透明度,以提升市场信心和稳定股价。

未来,复星医药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华夏时报》将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