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卡市场做大做强之路

作者:舟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14 23:13:00

摘要:目前,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已经几乎覆盖了常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舟子 北京报道
    曾经几何时,在人们的印象里,买东西历来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逛街买东西不带钱是断然不敢出门的。
    不过如今,哪怕身无分文,只要有张小小的银行卡,您也可以轻松购物,乐享生活,这就是银行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没有银行卡就像是没有互联网一样,对人们的生活来说简直无法想象”,而有卡还是没卡,也早已从判断能否跟上潮流的代名词变成了今天的——“你有几张卡?”
    实际上,回顾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尽管只有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但其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精的发展路径已经最大程度实现了质的飞跃,成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而银行卡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对促进个人消费信贷、助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透明度、增加税收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随着未来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银行卡与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息息相关,并向着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近三十年辉煌历程
    见证中国银行卡做大做强之路
    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也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重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但提到银行卡真正在国内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打开国门,逐步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信用卡作为国际流行的信用支付工具也随之进入中国。1979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这标志着信用卡在我国正式诞生。随后,其他银行也纷纷推出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从1994年开始,银行卡产业开始在国内大部分银行“登陆”,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1994年全国金卡工程启动,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座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服务中心开始筹建。
    随后,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等6座城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跨行信息交换中心。这些中心的开通为各商业银行拓宽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和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加。
    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成为首批启动发行“银联”标识卡的5座试点城市。同年3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批准,我国自己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4年1月1日起,按照《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以银行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后,银行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压力,创建中国自己的银行卡品牌成为共识。而为了提高整个民族产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实施人民币银行卡技术标准,加大我国人民币银行卡技术标准的推广发行力度。
    截至2006年底,绝大多数发卡银行都已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62”字头银联标准卡,而银联标准卡发卡总量达2.3亿张,其中仅2006年就新增银联标准卡1.4亿张,占当年新发卡的比例超过70%。
    此后,银联网络正式开通香港业务,中国银行卡迈出了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中国澳门、新加坡、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士、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业务陆续开通。
    目前,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已经几乎覆盖了常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而我国也已经被公认为是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
    潜移默化融入生活
    开启全民银行卡时代
    银行卡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更是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转换。中国银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3张以上银行卡的持卡人占比超过八成,银行卡已逐步从工资载体和储蓄凭证发展为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的重要工具,并且年轻持卡人的银行卡月均消费额与其月收入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持卡消费基本做到了“量入为出”。数据也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经累计发行银行卡29.49亿张。
    实际上,银行卡的便捷不仅仅表现在日常消费,更为那些出国旅游、学习的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便捷。随着中国银联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网络已延伸至我国的港、澳,以及日、韩、新、马、泰、澳、美、加、法、德等地,持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可在全球五大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这样方便快捷的方式也让越来越多的持卡人逐渐习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而对于银行卡国际化带来的优势,自然也不言而喻,一是更加实惠,二是更加便利,三是更加安全。同时,银行卡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交易特点,也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尤其是信用卡的循环信用消费功能,还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除了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的信用消费功能,对经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有效拉动内需。
    据权威研究表明,银行卡在消费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就能给国民经济带来1%的增长。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内需。因此,发展银行卡产业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安全升级推出全新芯片卡
    其实,在银行卡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样的功能、优质的服务以及刷卡带来的便捷早已不是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了。
    抗盗刷已经成为了时下银行和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为此,全新的金融芯片卡也应运而生。所谓的金融芯片卡就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带有芯片的银行卡。
    “与传统磁条银行卡不同的是,芯片卡具有标准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多应用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芯片卡比磁条卡具有更宽广的发展和拓展平台。”北京银行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更重要的是,芯片卡可以方便地存储行业信息,轻松实现在金融功能的基础上附加其他行业应用,实现一卡多应用。
    作为磁条卡的升级替代品,芯片卡的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卡片的信息,复制一张芯片卡的制作成本要比复制磁条卡贵出几十块钱,且技术上更为复杂,大大增加了卡片信息盗用的成本和难度,这都使得芯片卡在使用上更为安全。
    最鲜明的一点是,芯片卡的芯片可以让用户得到更加安全的支付体验,这是由于芯片卡自带操作系统且分区存储,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支付安全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芯片卡还可具有电子现金账户以及支持脱机交易,方便在超市、停车场等小额支付场所便捷使用。银行卡即将全面走进“芯”时代,科技的进步势必将带来金融服务的进步,金融服务民生,百姓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