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社会分工 能够化解人口极限

作者:傅蔚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16:59:00

摘要: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40年前,一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因为满怀着对未来和人类的担忧,组成了一个松散型的机构——罗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40年前,一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因为满怀着对未来和人类的担忧,组成了一个松散型的机构——罗马俱乐部,并且做了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指出地球上的人们如果还是按照目前的方式发展,那么地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这份报告就是著名的《增长的极限》。该报告一经发出,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1972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在某个程度上为该书的观点作了注解。
    但,世界并没有按照罗马俱乐部所指出的路径发展。按照《增长的极限》的模型计算,全球经济崩溃应该在20世纪末期发生,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现在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退,经济不甚景气,但是最为贫困的人口却较之以往有大幅度的减少。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数据,2008年全球发展中地区极端贫困人口降至12.9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9%; 而在195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为13.8亿人,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50%!
    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发展的唱衰并不是第一次,落空也不是第一次。1798年,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食品供应只能以算式级增长,这种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迟早会导致战争、饥荒和普遍的悲惨生活。从19世纪以后,确实爆发了很多战争,规模庞大的当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但让人奇怪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的生活却越来越好,而且这并不是以人数减少为例——尽管战争让很多人战死沙场,但是其后人口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更好的生活往往是伴随着人口的增加。
    如果再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一个国家最为富裕的地区,往往也是人口越多的地区。以日本为例,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的40%左右,而其面积则只占日本国土面积的3%。在我国也是如此,中国的长三角、京津唐和珠三角所占的国土面积远远小于这几个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比例。实际上,这个现象也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多成为一种优势,而不是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呢?在我看来,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因为社会分工:每人都竭尽所能,发挥专长,相互之间交换劳动成果,从而让同样的人口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人口增多再也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尽管现代社会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比以往要少——美国农业人口几乎只占所有人口的5%,但粮食却比以往更为丰富。
    为什么分工会创造价值?在农业社会中,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在从事农业生产。为何生产出的粮食无法满足当时人类的需求?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古时没有现代的生产技术,当然没有现代的产量高。但问题是,为何技术不会在古时出现,而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在我看来,这还是可以归结到社会分工上。
    让我们想象一下所有人都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形吧。因为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件活,所以就很少有人给其他人提供专业的服务——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都忙不过来呢!育种、犁地、锄草、收割都是通过自己来完成。除了田间地头的农活以外,还要照顾家里的杂务,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要靠自己亲历亲为解决。既然大家整天都是这么忙碌,当然就很少有时间来思考——能够思考的都是富裕之后的事情。于是,人生就在放羊、结婚、生娃这样的循环中低水平均衡。由于没有技术进步,人口的增加会导致人均粮食减少,于是,马尔萨斯人口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
    突然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居然能够过上比农业生产者更好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往往只从事一个工作,但能享受其他地区不同行业所提供的果实: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劳动成果,而非自己的亲历亲为。
    为什么我们做得更少,却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成果?分工,因为社会分工,当我在做自己的活动时,从表面上看这活与自己的衣食住行很不相干,但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一定会从我的活动中受益,因此,通过这种分工,我获得了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同时,由于分工的存在,使得我能够对自己的活动更加专注,效率更高,也就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于是我的报酬也就会更高。你想象下这样一个场景吧:当你打开水龙头,用电水壶接上电源,5分钟之内开水就好了。但是在200年前,一杯开水的过程可没有那么简单:你需要到河里或者水井里打水,用炭或者木材生火,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动手,喝一杯热水需要30分钟至一个小时的时间吧?
    从这个意义而言,因为交换和分工的习惯,传统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并不真正适用于人类,它只适合那些不会交换和分工的动物——我们见过很多牧场因为羊群的突然增加而沙化,最终导致羊群减少。只要存在分工和交换,那么人口的数量在远超过事物供应的时候还是能够存在,也不会死于饥荒和瘟疫。反过来,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交换变得困难,那么人类的分工也会相应减少。这样一来,即便人口没有增加,也会出现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历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其实,交换和分工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分配,换成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让市场起作用。市场之所以神奇,就是在于一群人不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但是却能够提供满足对方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只从事一个工作,但是却能够享受到无数种服务。因为我们只专注一件事,就提高了它的效率,节约了其他的无用时间。所以,我们会在这个市场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外包服务。
    把这个逻辑发展到极致,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给自足就是贫穷的代名词。因为你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完成——衣食住行都是如此,这意味着你的需求都是极为简单——接近于马尔萨斯年代的需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