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常德传:加大公租房建设管理力度

作者:郑重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19 23:31:00

摘要:常德传:加大公租房建设管理力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重 北京报道

 “未来我国要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租房建设需求巨大,管理要求也亟待提升。”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常德传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落实保障房住房供地4.81万公顷,同比增加46.2%。公共租赁住房用地占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总量的9.4%,是2010年的23.7倍;限价商品房用地占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总量的7.9%,是2010年的2.6倍,保障性住房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与2010年相比,2011年落实公租房和限价商品房用地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对于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引导合理住房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但是,当前公租房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在常德传看来,由于大规模建设要求和相关建设经验缺乏,很多公租房存在设计缺陷,建筑质量问题频出,在成本控制、后期维护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目前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多数城市都没有制定保障房设计图集,而是由工程承包单位或者参与配建保障房的开发商组织设计。各地公租房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户型设计明显不合理,保障家庭入住后的舒适度令人担忧,不仅造成空间浪费,居民生活也不舒适,房屋将来维护也缺乏保障。特别是公租房将成为我国今后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设计又是公租房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亟待加强对公租房的从源头到后续的全过程管理。
   除了以上问题,常德传更关心的是农民工群体以及新就业大学生群体的住房问题。他告诉记者,我国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工总数达到2亿多人,其中,异地流动的农民工为1.49亿人,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新型劳动大军。
  “当前,国家保障房以政府建设为主,当地的困难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但作为农民工群体、新就业大学生等流动性较大的人群,还不能较好地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常德传对记者说,这部分人群数量大大超过当地困难居民,他们大多仍难以真正在城市稳定居住,随时有可能回流到农村。这不仅对于当地企业稳定人才队伍,发展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造成一定影响,特别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将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针对以上问题,常德传给出的方案是:
   第一,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对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当成城市居民的一份子,纳入到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放范畴和服务对象,在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时予以充分考虑和政策倾斜。
   第二,建议从源头上提高公租房的设计水平和居住品质,对公租房统一设计,从建设到材料使用统一公开招标、定价、公示,接受全面监督,确保公租房的建设质量和居住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公租房的后续管理,确保房屋维护及周边环境等物业管理齐全,保证承租人的居住的安全、舒心。
   第三,建议加强公租房使用的管理。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确保优先排序合理;强化对承租人的动态监管,确保让更需要的人住上房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郑重
郑重

成为一名记者是儿时的梦想,也因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只求以“文字匠”这一职业安身立命,也在这个自己深深热爱着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