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丕恕:利用“云计算”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重 北京报道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在我国接二连三地发生, “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多个部门“不连续”而监管信息却能一直贯通,改进部门间的协同管理,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支撑,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落实责任,堵塞漏洞。
“尽管看上去我们的食品安全有人管,但实际上是没人管。”3月7日,孙丕恕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举例说,例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日报》报道,“沈阳公安查获40吨‘毒豆芽’专题会议上演‘踢皮球’大战——工商质监农委皆称毒豆芽‘不归我管’”。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手段依然薄弱,尚不能有效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在孙丕恕看来,“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经历了养殖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涉及诸多部门,食品的生产经营存在农业、质监、工商、商务、卫生、药监等多部门监管现状,容易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盲区等问题,如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极易出现责任不清和推诿扯皮现象。
孙丕恕建议制订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规范,要求各分段的食品信息化系统建设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打造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比如,许多城市已经建设了相关食品追溯系统,但食品追溯编码没有统一,阻碍了食品安全信息的互通。”孙丕恕举例说,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规范,可以打破条块分割、各自独立的分段式管理监管的现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传统“分段监管”所造成的责任区分困难、问题相互推诿等弊病,孙丕恕由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监管网格化信息体系,改善各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在具体实施方面,孙丕恕建议由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协调各政府监管部门,完成分段食品追溯系统或区域食品追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可追溯,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吃的放心。
孙丕恕解释说,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国内外食品安全比较广泛采用的信息化手段。追溯信息不仅包括食品标识和生产经营责任者信息,还包括食品在各环节的质量信息。食品从原产地,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到消费流经多个环节并涉及多个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记录产品的来源去向、质量检验检测结果及生产经营责任者信息,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可追溯信息,从而确保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质量可保证、责任可追究。
为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食品安全分段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并最大程度节省国家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孙丕恕建议大力提倡各级政府及中央建设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云计算中心。
他解释说,建设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云计算中心,一是有能力集中分段监管的海量信息资源,为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的、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现全程管理的信息互通。二是利用云计算中心提供的超级存储及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可供社会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共享食品安全资源。三是云计算中心可以极大减少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四是云计算的按需分配服务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充分满足各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