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三座大山”压顶 房企调整策略忙出货

作者:董映颉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1 20:20:17

摘要:“三座大山”压顶 房企调整策略忙出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董映颉 北京报道

   限购、限贷、限价,被开发商们戏称为“压在房企身上的三座大山”,无疑不触碰着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年关将至,向银行还贷、支付工程款、兑付信托资金、公布销售业绩,一项项与资金挂钩的“年前必办事项”让开发商们有点焦头烂额。
    在今年年底前的最后一个销售季,一些开发商只得硬着头皮调整销售策略,对于他们而言,今年的年关注定不好过。
“没有时机”的时机
    李俊(化名)在通州的住宅项目最终决定提前开盘。“我们这个项目位置离通州新城有点远,但价格上绝对有优势,本来我们打算再预热一段时间,明年2月份开盘。现在我们决定提前开卖。”
    李俊所在的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北京的一家中型企业,规模并不大,开发的项目也大都位于通州区。而现在正在销售的项目是他们从2008年开始开发的,本来希望凭借这个项目做出点名气。
    作为这个项目分管销售的副总,开盘的时间一直让他很纠结。事实上,他的团队最初的计划是2010年7月份开盘,但当时调控的风声正紧,开盘的时间也就一拖再拖。当然今年的情况并不比去年,但从8月份到现在,通州楼盘降价跳水的消息此起彼伏,这让他有点坐立不安。
    用他的话说,现实已经很“骨感”,开盘早一点,价格降一点,或许还能抢先机。
    “现在通州这么多楼盘,我们也不是知名企业,有品牌号召力的知名企业,提前开盘就是希望能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尽管李俊对市场的判断很有自信,但言语中还是有一丝无奈,“趁现在我们还有价格优势的时候,能多卖一套是一套。”
    同其他开发商的销售总监一样,李俊清楚地知道,当市场环境改变的时候,销售策略也必须迅速调整。
    “2009年我们卖房都是压着卖,每次开盘都只推十套,但是每次开盘价格都会有些许上调。”李俊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不是因为市场确实需要降价,而是不知道下一步政府还会出什么政策。”
    按照李俊的说法,现在开发商面对的最“骨感”的现实,就是缺乏政策安全感。在这个现实下,开发商无论制定什么策略,都需要“赶早不赶晚”。“说实在的,现在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时机可言,能卖就赶紧卖。”李俊告诉记者。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像李俊这样决定提前开盘的开发商不在少数。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从全国来看,近期市场的开盘数量比9月份明显增加。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10月份预计入市达32个之多,而9月份的新开楼盘共有22个。
    “像我们这样能开盘的,已经不错了。”李俊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中小型开发商因为资金链紧张,对在建项目已经无力继续投资开发,只能将项目土地卖出去,或者将整个项目作价入股其他公司。“表面上,项目还是原来的项目,但是开发商已经换人了。”李俊告诉记者。
隐秘的价格调整
    当然,在现阶段需要调整销售策略,似乎已经是整个房地产行业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不仅是像李俊所在的中小企业,大型房企也已经有所动作。
    10月13日,龙湖地产青岛项目滟澜海岸小高层项目即将低价开盘的消息一出,引起了业内不小的轰动。
    据了解,龙湖滟澜海岸小高层项目此次开盘均价6500元/平米,与周边同档物业相比每平米低1000元左右。龙湖方面指出,此次开盘推出的是小高层,与此前推出的别墅产品属于不同业态,因此定价策略也不同。
    但实际上,从今年下半年以来,龙湖这种“灵活定价”的策略调整就没有停止过。
    今年7月,龙湖重庆先后拿出1000套房源优惠促销,首批推出600套,涉及十多个项目,业态包括普通高层、洋房、别墅和商业地产等,优惠幅度为3%-8%。对此,龙湖的理由是“抢占市场”。而此后,龙湖重庆的多个项目都以3%-8%的优惠幅度上市销售。
    事实上,在价格策略上有所调整的并非只有龙湖。
    同样是房地产企业中的佼佼者中海地产,国庆节期间在杭州推出了七折优惠,降价幅度达3500-5000元/平米。这样促销的直接结果,是开盘8天后杭州中海·紫藤苑130套新推住宅销售了70套,而十一期间整个杭州市日成交才38套。
    地产龙头万科也没有落单。从7月开始,万科就开始了“万人团购”,这场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并且还会根据后续推出项目的不同,再组合进不同的内容,给出更多的优惠。
    业内人士分析,以万科、中海、龙湖为代表的品牌房企,采取有吸引力的优惠策略,一方面是因为知名房企具有品牌号召力,主动出击下更容易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品牌房企有销售业绩的压力,“以价换量”是其不得不选择的策略。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最近两个月是房产销售的黄金期,部分房企可能为了加快推盘量和回笼资金,而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降价幅度可能在10%左右,但这些降价行为并不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复苏。

记者观察
别再赌了,开发商!

    原本让各方期盼的“金九银十”成色不足,资金链首尾难顾的开发商又一次掷下了赌注——年底前开盘。
    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大多数开发商年底提前推的盘并不是品质、位置俱佳的盘,而是价格相对偏低的“边角”楼盘,目的是为了增加销售量。这无疑是在赌,赌明年限购政策放松以及房价再次上涨。
    年关难过,对于开发商而言,今年的年关显得尤其艰难。偿还信贷欠款、兑付房地产信托、支付工程款、员工的工资和分红以及过年各个层面上的“礼数打点”,算来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抛去这些不说,单就目前楼市的库存量来看,开发商下注对赌的风险也高不可言。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北京楼市住宅存量为108407套,最近三周的总成交量仅为3357套,消化全部库存需要18个月以上。
    回顾2008年的房地产调控,在数条政策相继出台后,半年多的时间各地房价出现较大跌幅。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轮调控中,率先领跌的是万科这样的大房企,为此王石还惹来同行们的怨怼。
    而在这一轮调控中,“新国十条”出台近一年半,“降”就一个字,出口却很难。反倒是作为强硬派开发商代表的任志强,在2010年博鳌论坛上转而大谈降价,建议开发商响应政府号召“控制房价”。他甚至找到了王石,但这一次,王石却“轻轻地走了”,游学美国。
    那么,这一次,开发商力挺房价,到底在赌什么?
    首先,赌政策到底能持续多久。对于这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理解,开发商和购房者完全不同。购房者翘首企盼的是,房价回归到可以承受的位置,而开发商则认为不涨就已经是跌了。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开发商也在对赌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透露出松绑政策或变相松绑政策的信号,那开发商当然也不会降价。
    其次,赌房价能否再次飞涨。在开发商眼中,这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一直难以摆脱“越调越高”的尴尬。“报复性上涨”几乎已经成了调控的后遗症。事实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也多次表示,限购政策暂时不能退出的原因,也在于唯恐松绑后的报复性上涨。在没有周全的替代计划时,限购不会结束。
    “今年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政府打压房价的决心很坚决,开发商即使不轻易降价,也不会和政策作对。如果一旦出现报复性反弹,政府肯定会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包括物业税等。”恒大地产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再次,赌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开发商眼里,对于真正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他们不会长时间观望。“如果降价,反而更加重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认为还会再降。但如果保持价格稳定,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最终还是会选择买房,开发商也就赌赢了。”易居研究院北京所副所长牟增斌曾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市场运行的方向,并不以开发商的意志为转移。开发商的算盘是否能够如意仍待考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开发商究竟能否赌赢,要看地产商的资金状况,还要看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而就目前看来,这两个方面开发商赢面都不大。所以,奉劝一句,开发商们,别拿楼市赌明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