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打通上下游 奇瑞转型新思维?

作者:孙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2 21:14:29

摘要:打通上下游 奇瑞转型新思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市场份额下滑,这是上半年自主车企共有的真实写照,作为自主品牌的中坚,奇瑞高层对可能的市场变化似乎早有准备,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早就在今年初就曾态度坚决地表示:“今年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开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在这一意识形态指导下,奇瑞有意放慢了新品投放速度,而将更多的注意力专注于新厂建设、跨行业与武钢、明基、拜尔等企业横向合作,试图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努力放在当下是不是对症下药,这对所有的自主车企都有借鉴意义。
产品转型遇阻
    J.D. Power刚公布的数据对奇瑞显然很不利,2011年前5个月,瑞麒的4款车销量为10502辆,下降37%,同样,威麟SUV的销量也下降16%,仅为3886辆,众所周知,麒麟系列是奇瑞方面寻求品牌向上,并在研发、渠道等各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新品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德骥在上周的长春车展上坦承:“做高端品牌,很累,很不容易。”面对当下高端车领域遭遇的销量瓶颈,他表示:“奇瑞在规划的时候就有感知,年初给瑞麒的销售量任务没有那么重。瑞麒的压力和奇瑞不一样。”在他看来,瑞麒还有一个慢慢做的过程。
    如果说高端品牌的受挫在意料之中,那奇瑞微面的问题则正好验证了市场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速。同样来自J.D.P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奇瑞微面的销量下滑38%,仅为22258辆,而自2009年始,奇瑞切入微面这一陌生领域的主要用意就在于挤进新的细分市场,现在来看,奇瑞还是晚了点,赶上的是一个“吃大锅饭”的时段,上半年度微面的主要生产企业长安、上汽通用五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春波认为,微面下滑,与两大政策的退市有着必然联系——2009年,政府推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补贴幅度为5000到18000元,鼓励农民将旧微面换成新车。与此同时,针对这些小型车的购置税减免也大快人心,2009年政府减免购置税50%,2010年减免25%;时至2011年,对自主品牌提升占有率而言最为有利的两大政策宣告终结。
    激励政策退出对自主品牌的伤害显而易见,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短短两年间,自主品牌的总体市场份额自2008年的40%增加到2010年的接近46%。但自去年年底政府刺激政策退出后,自主品牌的势头明显减弱,2011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下降0.8%,而同期整个行业的销量增长水平是5.8%。
    眼下摆在奇瑞面前的问题是,市场大环境并未给予它产品转型充裕的准备时间,就已经在奇瑞积极筹备下一仗的时刻突然泼了一瓢冷水。
北上大连
    既然产品向上、向下游延伸都走不顺,那还得找其它可选择的通道。
    联手斯巴鲁,或许是当下最能吸引眼球,也是从产品力上最有可能为奇瑞带来实质性提升的一次合作。由于项目审批的原因,奇瑞与斯巴鲁的合作至今仍处于保密阶段,但奇瑞立足大连,试图在合资前将生产、物流从芜湖向沿海延伸的既定战略却从未停止。
    6月20日,武钢股份在官方公告中称,武钢与奇瑞汽车将在大连共同建立一家工厂并成立合资公司,定于2014年竣工,该公司将为奇瑞汽车在大连及其附近的制造厂生产汽车冲压部件及模具。
    由于这家公司的所在地与斯巴鲁传言选址大连一致,因此引起了业界揣测——奇瑞涉足钢铁制造实为配套大连基地所用。对此,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表示对与武钢合作并不知情,未来新公司是否向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公司供货以及最近与日方合资进展一事,他都没有给予置评。“目前还没有任何更新的消息可提供。” 金弋波称。
    目前与武钢的合作,还只是奇瑞在大连布局的其中一环,早在奇瑞与斯巴鲁传出合作意向之前,奇瑞大连公司的组建就已在进行之中,奇瑞方面原先的设想是,项目从2010年1月启动,计划2011年6月试生产,12月批量投产。
    从目前的项目进度看,距离奇瑞的预期还有距离,据相关人士称:“目前奇瑞新工厂的厂房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生产设备最早也得今年秋末才能引进,2012年年初,大连工厂能正式开工就不错了。”看起来,奇瑞的推进并没有想象中的如此顺利。
    但不论大连项目何时开工,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可能的未来合作中,土地、工厂等实物资产既可以拿来提高谈判筹码,同时这也符合奇瑞基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大连保税区无论从税收环节或港口物流配送而言,对于奇瑞这样一家久居内陆的车企而言都意义不小。
前景不明
    在大连的多个项目浮出水面前,总部位于芜湖的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传出已与明基友达集团旗下的明基材料签署协议,成立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双方将合作研发、生产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隔离膜材料。据悉,该电池隔膜厂现已在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建,毗邻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明年即可进行批量生产。
    同时据外电报道,德国拜耳材料科学和奇瑞汽车公司也已达成协议,双方将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开发汽车用轻型材料。拜耳公司在声明中说,将联合进行研究,应用专利推进聚氨酯复合材料、聚碳酸酯玻璃、电池外壳、降噪和吸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
    从这些能够接触的讯息看出,近期有关奇瑞的消息显然早已不是发一款新车,建一座新店这样老旧的模式,实现全价值化产业链似乎正成为奇瑞暗度陈仓的终极任务。可见,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年初的“今年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开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的表态正在落实中。
    但摆在尹同跃和所有奇瑞高层眼前的问题是,奇瑞的转型似乎还缺乏通盘考虑,从原材料供应到物流配送,从内蒙古买地到投资新能源,从涉足中级车到打造微面,奇瑞的每一次尝试都让人看到了一股新鲜劲,但这其中多少是奔着优惠贷款而去,又有多少是基于奇瑞当下的必需,对此,我们仅仅看出了奇瑞横向打通产业链的想法,却很难猜出奇瑞这么做的最终结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