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仍有艰难路要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近几年走得一路坎坷。正如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说的那样,“2008年可能对于友邦来讲是最艰难的一年,而2010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
经过了多事之秋,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友邦保险带着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单,开始微笑面对媒体。在2月25日友邦保险公布的年报数据中,友邦中国在保费收入、年化新保费和新业务价值领域,与2009年相比,分别提升了12%、10%和43%。
尽管如此,市场份额下滑、保险代理人瓶颈、银保销售监管加强等现实问题,依然摆在眼前,蜕变后的友邦保险还有一段艰难路要走。
保费收入满意
“在2010年友邦中国保费收入中,来自保障性保险的保费收入同比上升了13%。同时,在新业务价值领域有43%的增长。”提起公司业绩,蔡强的底气明显足了起来。
这位友邦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在2009年临危受命进入友邦,因为凭借之前在保险业多年打拼的经验,对友邦进行了全新的变革。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五年计划”,确定了友邦今后的发展思路。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友邦保险陷入困境,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也算是一次契机。2010年,友邦保险开始风雨飘摇,先是传出要在一季度上市,后保诚提出收购,原以为友邦的命运会是换了一个新东家,结果由于价格未谈拢,保诚宣布取消收购,亚洲保险市场上的这块优质资产又被搁置了,随着新的集团CEO的到来,友邦在7月份重启上市,3个月后,10月29日,友邦保险成功在香港上市。
虽然友邦中国的业绩表现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受之前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友邦中国去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开始下滑。
对此,蔡强表示他并不担心,因为市场份额并不代表利润,“我们在盈利市场占有率是一直往前走的,对于没有内涵价值或者是负内涵价值的市场占有率,不会用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规模。”
代理人之惑
在友邦中国的保费收入中,代理人渠道收入是居功至伟的。友邦在1992年把保险营销员制度引进中国,被称为保险营销员的“黄埔军校”。蔡强透露,目前友邦中国的保费结构中,80%仍然来自于代理人渠道。
不过,由于保险代理人行业准入门槛低,目前,国内的保险代理人队伍良莠不齐,在投保人中的口碑并不高。
对于友邦来说,要想大展拳脚,就要解决代理人这个头号难题。
“是时候将代理人转化为社会承认的专业化的投资理财队伍。”蔡强说,友邦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将代理人绩效和续期保费、培训出勤率挂钩,长期培养方式代替了短期的绩效指标考核;此外,提高了招聘门槛,从业年限、资历、全职上岗成为重要考量指标。
发力银保
从去年年底开始,监管层加紧银保销售监管,争取银行渠道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头等大事。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渠道资源会向大保险公司靠拢,这对于没有银行渠道优势的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大考验。
“友邦不会靠银保冲规模。在年终报表中,所有高管的奖金有一半是集中在新业务价值上,而在保费规模项下是零。对于银保渠道我们还会继续打造,但不是在规模上,也不会陷入价格战。”蔡强说。
去年9月,友邦与工商银行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工行的力量发展其在中国的银保业务。这被业内猜测为,友邦上市之后,业绩压力令其寻找快速扩张的渠道,而银保渠道在各种保险渠道中,能够最快速地提升保费。不过,在双方签订协议后不久,工行就通过收购金盛保险,曲线进军保险行业,这不免让外界产生猜测,友邦这个“外姓人”日子会有点艰难。
蔡强告诉记者,这并不会影响二者未来的合作。银行参股保险公司,也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不可能关起门来只卖自己的产品。而且,友邦在产品创新和销售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银保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友邦不会只盲目追求规模,我们集中精力在期缴产品和保障型保险产品上,如银行通过卖重疾险产品等有独特性的产品,来进行市场竞争,这样在银保方面也会逐渐把渠道打开。”
Q&A
Q=华夏理财
A=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 蔡强
1.目前友邦有没有考虑独资变合资,在中国扩展一些新牌照?
个人感觉目前所在的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空间,这将是我们未来两年专注发展现在市场的一个策略。同时,我们也会专注二三线城市扩张,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路程越来越快,所以在二三线城市友邦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基于这两个特点的情况,下面我们会积极地跟监管部门探索怎么样做。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两个关键的成长、关键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我们是按照这个方向走的。
2.加息预期等因素会对寿险公司产生比较大的挑战,你对此怎么看?
我个人觉得这个市场是艰难的,今年如果真正想做好的话,不容易,外部环境非常艰难。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牛市可以很容易让错误被忽视,很容易赚到钱,或者说牛市可能见不到真功夫,只有在熊市的时候,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才能见到真功夫。我个人感觉我们专注今年的市场,专注在保障产品,不管是CPI也好,牛市还是熊市,对于我们的策略,尤其是长期的策略不会有影响。
3.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外资保险占比不足5%,金融海啸之后这个比例又在下降,你怎么看待这个现状?
我不关心中资、外资之分,我只是关心前面的竞争对手。各个公司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一些是股东问题,有一些是母公司财务冲击的问题,有一些是战略上面的转移,有一些可能是水土不服,没有办法进行本土化。
我觉得策略就是“专注”,只要抓住一个机会把它做好就能成功。我们以后专注在保障、渠道的建设,专注在我们擅长的寿险经营,专注在我们现在的五个地方,这五个地方很有潜力,占了全国1/3的保费。如果我们专注现有的地方,深耕、做好,相信友邦重新回到行业的标杆、重新回到行业的领头地位指日可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