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广州十年城变

作者:周开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2 22:20:29

摘要:广州十年城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开平 广州报道

   11月的广州仍然温暖如春。12日,亚运开幕式场馆所在地海心沙岛前的广场上,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相机的闪光灯和贴在游客脸上小国旗交相辉映。
    在亚运会开幕的这一天,广州城装扮得焕然一新,迎接着这次盛会给这个城市带来的荣耀。而在广州市的主政者看来,亚运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协调城市功能和发展经济的契机。
    “10年前我们就有整体规划,亚运建设都是依照这个整体规划来进行的,它大大加速了城市发展的进程。”亚组委场馆部部长、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彭高峰10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此前,广州市政府的管理能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坊间甚至一度充斥着不少非议。但在亚运开幕前,这些非议已经慢慢消散了。因为,广州确实变了!易容
    近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广州人口不断膨胀。而城市功能和政府管理能力的落后,导致诸多问题接踵而至。在外人看来,生活在广州的一千多万人并不幸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污染严重。
    广州有1300多条河涌,仅市中心就有121条。这些河涌中的很多都已被严重污染,乌黑的淤泥散发着浓烈的臭气。“不要说鱼,就连水草都生长不了,也不能用河水来浇花。”彭高峰说。事实上,这些河涌穿过了广州的大多数居民区、商业区,臭气熏天成为广州的一大奇观。
    治理这些河涌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广州市一年的财政才700亿左右,远远无法满足这笔巨额投入。“当年的办法是掩盖,把这些河涌用水泥板盖起来,把河涌变成地下河。”“老广州”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对本报记者说。
    2004年申亚成功,广州改变的契机降临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明确指示:广州城市面貌到2010年要有“一大变”。自此,广州才开始从环境整治、社会治安、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彻底整改,甚至不惜改变多年来发展的轨道。
    2007年,广州将河涌整治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据广州市环保局官员介绍,广州在污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累计投入400多亿元。“这相当于广州市一年财政的60%,如果不是亚运,难保广州会痛下决心。”唐孝祥说。
    经过多年的艰难治理,今年上半年,广州城区内遮盖了多年的河涌开始揭盖。“河涌的水清亮了,并且有鱼了。”他说,“这会使广州受益几十年。”
    亚运筹备初期,广州就提出了四个环境整治,分别直指水、交通、空气和人居。因广州办亚运把1000多亿元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上。
    不仅是环境,广州市的治安情况也大有改善。虽然亚运安保只有几十天,单广州已经用了6年时间来整治治安。一位公安系统的人士表示,其他城市打黑和治安行动都有时间段,广州没有所谓的打黑,因为最近几年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事实上,广州市政府部门内部的变化更让人欣慰,让本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更深的是,广州政府部门开放程度的变化,各个局都采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唐孝祥认为政府的“内功”修炼更让人关注。广州在筹备亚运期间,政府的管理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各样的评判都将影响广州甚至中国的形象。广州市政府所有部门都参与其中,协同合作,而且各种各样的压力都会促使其管理能力提升。唐认为,这将是广州市举办亚运的一笔重要财富。 
扩城
    广州城区曾经所指的是广州大道以西60平方公里的范围。过于狭窄的城区一度制约了广州经济发展的步伐。
    最近30年广州为适应经济发展曾经一度调整行政区划,包括在1985年建立天河区和把南部番禺县和北部的从化县划归广州等。让当时规划者都难以相信的是,20多年后,曾是郊区的天河区已经成为广州的商业、金融中心。2009年天河区GDP名列全市第一。
    天河区发展的发动引擎,也是源于一场运动会。天河区建区初始,因为“六运会”召开在当年的菜地和鱼塘上建起了天河体育中心,很快让这里成为一个商圈。
    此后,借运动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城市布局成为广州主政者认定的发展契机。“亚运建设不是单讲体育,而是整个城市功能的规划。”彭高峰对本报记者说。
    为了寻找城市发展空间,早在亚运之前,广州就确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亚运的契机使得我们加快了南拓和北优规划,建立了南部亚运城和北部的赛马场。”彭高峰说。
    彭高峰称,亚运城不但不能叫做亚运村,将来还将是广州新城,它将有超过100万人口居住。
    尽管现在来往于亚运城的多数人还是亚运服务人员和运动员,但以亚运城建设成的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周边丰富的土地资源,这里形成新城区为时不远。
    此外,广州还着力打造四个新城——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表示,亚运建设让广州的城市建设提前了5-10年。
    广州已经重金打造多年的珠江新城,也被设定为亚运的主角之一。亚运会开幕式就在珠江新城南部珠江中心的海心沙岛上举行,海心沙就在东塔、西塔和广州塔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从海心沙和珠江新城联通桥延伸向北,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几乎横跨珠江新城南北。在广场的下面,将形成2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区,并且有日前已经开通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10日,本报记者在广场上看到,鲜花、彩旗处处可见的广场上,有巨大的入口进入尚未开业的地下商业区和旅客自动运输系统站台。
    广州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靠亚运建设,解决珠江新城建设多年一直饱受诟病的交通和配套商业问题。“广州人很精明,投入前都先计算了回报。这里将形成广州新的商圈,以完善整个珠江新城CBD区域的配套。”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温春阳对本报记者说。
提速
    随着亚运建设的完成,关于投入与回报的问题一度引起争论。
    广州办亚运总共花掉约1226亿元,其中广州亚运和亚残会财政总预算安排包括运行资金约人民币73亿元,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63亿元;城市环境整治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0亿元。
    广州一直提倡节俭办亚运,此时,有声音质疑亚运投入是不是太多。广州财政局局长张杰明对记者解释,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算在亚运的账上,办亚运花费应该为136亿元,在历届亚运会中排中等。他还表示,短期来看亚运不会亏本,但也不会大赚。
    事实上,上述算法只是计算直接投入和产出,对于GDP的拉动,并没有计算在内。据广州统计局局长王旭东预计,广州今年全年GDP将突破1万亿,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GDP过万亿的城市。广州前三个季度GDP增长达13.5%,这样的速度正是亚运建设拉动的。据统计,亚运及相关工程贡献率达20%,对全年GDP的贡献约为1600亿元。
    张广宁也引用了专家的数据佐证亚运带来的效益:在一段相对的时空界限内,2010年亚运会将为广州城市经济带来超过8000亿元的收益。
    在城市竞争中,广州无法与传统的经济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北京抗衡,而且还有来自同属华南的深圳和因为滨海新区发展迅速的天津的挑战。广州GDP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已经多年,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举办亚运会成了广州最好的契机,最近两年发展势头很凶猛。
    广州在亚运基础设施建设中,隐含着稳定第三把交椅的影子。扩建后的白云机场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三条跑道的民航机场;地铁网也扩建至236公里,成为内地继沪京后第三个地铁里程超过200公里的城市。
    温春阳认为,广州借亚运进行城市功能规划、调整和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后,广州可以放手去发展,而且多个新拓展的新城将会成为巨大的发动引擎。
    亚运对广州的影响,或许可以用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来形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