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重要“买手”,多家理财公司发声支持科创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支持科创债,银行理财也在积极贡献市场力量。
随着科创债发行迎来热潮,近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陆续发声积极投资科创债,通过提高科创债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重点布局优质科技成长领域标的、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银行理财正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持科创市场。
相关业内人士在分析中提到,相较普通信用债,银行理财投资科创债还能让投资人有机会分享科技型企业成长红利或募集资金投资收益,这可能会成为科创债与普通信用债在估值方面的重要差异点。
理财公司加大科创债支持力度
自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公告以来,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纷纷“抢滩”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引导资金流向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前沿科创领域。
“相较普通信用债,政策鼓励科创债增信和含权条款创新,这有利于更好平衡科创债投资风险和收益,提高科创债对更为多元化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政策对科创债做市等交易机制进行了优化,有利于提高科创债流动性,同时对交易费用予以减免,可为投资者降低交易结算成本。
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声,积极加大科创债支持力度。
5月16日,农银理财宣称,参与了首批科创债投资,当前已累计参与恒力集团、无锡创投、TCL集团等13家企业发行的科创债,合计投标量约30亿元。
据披露,截至2025年5月12日,农银理财累计投资科创类债券326亿元,为144家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同时,精准对接科技创新领域的产品选择,累计发行科技创新主题理财产品39只,2025年以来日均规模77亿元;服务了大疆、百度、携程、宁德时代等30余家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并通过产品减费让利、倾斜优质资源、提供专属服务等方式给予科技企业支持。
工银理财表示,截至5月14日,已成功投资10只科技创新债券,涉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等多类型发债主体,募集资金将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
中银理财也在5月9日参与了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中银理财披露显示,截至目前,该机构已支持吉利控股、新微科技、兴业银行等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等多家主体的科创融资,参与品种涉及公司债、商业银行债等多种工具。
“一直以来,中银理财都将科技创新作为资产配置重点。”中银理财表示,该机构优先配置高端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债券,同时,全方位布局指数型跟踪策略的含权理财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支持。“十四五”期间,中银理财对科技企业累计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
关注科创债配置空间
银行理财是债市的重要“买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投向债券余额为13.6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3.9%。
农银理财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和规模的不断扩容,科创债有望成为兼顾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优质投资标的,为理财持有人贡献稳健的投资回报。
作为重要的市场力量,银行理财投资科创债也是积极响应央行、证监会关于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工作安排的举措。5月7日,上交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冯琳认为,对银行理财而言,科创债投资可以重点关注几个方面。如科创债条款创新,包括预期收益质押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可转换为股权、附认股权、票面利率与科创企业成长或募投项目收益挂钩、以募投项目收益现金流为主要偿债来源、分期偿还本金等。
“这些创新条款能够提升债券投资价值和退出机制的灵活性,通过附转股权、票面利率与收益挂钩等条款,投资人还可以分享科技型企业成长红利或募集资金投资收益,这可能会成为科创债与普通信用债在估值方面的重要差异点。”冯琳指出。
当前,政策面从投融资两端鼓励中长期限科创债发行,从首批发行的科创债来看,3年期及以上的中长期债券占比较高。冯琳认为,目前银行理财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在科创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创新完善背景下,可以关注中长期科创债的配置机会。
银行理财发力“科技金融”
写好理财特色“科技金融”大文章,银行理财正在多渠道支持科创市场。除了积极投资科创债,布局科技主题产品、从资产配置层面参与科创企业股权融资,也是银行理财支持科创市场较为普遍的方式。
近日,招银理财推出了ESG科技主题款理财产品,该产品主投高等级债券资产。招银理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产品当前仍处于募集阶段,但会优选符合ESG 理念,或科技领域相关投资标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科技创新。
苏银理财近期募集的一款产品也着重强调了科技板块投资机遇。该产品投资经理就该产品表示,将利用较好的时机布局科技成长领域,“我们认为以AI为代表的产业周期革命会持续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我们发行的这只新产品会重点布局优质科技成长领域标的,近期市场出现较大调整后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稳定市场,市场逐步企稳,现在是比较好的投资科技成长行业的入场机会”。
理财公司也在通过认股权业务进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据了解,截至2024年年末,光大理财已经与229家“专精特新”企业签署了认股合作协议。兴银理财也于今年初通过联动兴业银行各地分行,落地了多单认股权业务。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