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小幅撤离,养老资金“越跌越买”,五一假期红利资产如何配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耿倩 上海报道
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对红利配置比例普遍下降。新发市场上,年内红利主题基金多出现延募,新成立的产品规模也不大。
但另一方面,红利资产正获得养老金资金的青睐。一季度,不少红利策略基金在规模增量上位列个人养老基金Y份额前列。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3.6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约270亿元。
面对红利资金的“降温”,投资者有不同的看法。4月29日,上海招商银行投资经理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红利主题基金主要投资分红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同国家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相一致,更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前段时间,科技、机器人等板块引领股市,随着风格轮动,资金流向了确定性高的板块,低波红利就遭到部分投资者抛售。
“目前,红利主题基金处于下跌状态,有的价值投资者根据自身风格情况和投资倾向,选择低位分批买入。但也有投资者延续第一季度继续抛售,转向购买人工智能等科技股。”张女士称。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红利主题基金如何配置?
公募基金对红利热情“降温”
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对红利配置热情“降温”。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偏股基金持有红利低波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配置比例均小幅下降。一季度,偏股基金重仓股持有红利低波指数下降0.62pct至4.73%,持有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仓位下降1.14pct至5.03%。从超配比例来看,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持有红利低波指数与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的超配比例分别下降0.72pct与0.87pct至-3.91%与-4.78%。
新发市场上,年内不少红利主题基金出现延募,新成立的产品规模也不大。3月,华富新华中诚信红利价值指数宣布延募,该产品自3月28日开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4月18日延后至4月30日。
在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看来,一季度红利基金“降温”是正常现象,背后反映出市场认购热度的减弱。谈及原因,龙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红利类指数因为过去两年的上涨,股息率水平降低,导致对稳健类资金的吸引力下降。过去两年,红利资产积累了显著收益,估值处于阶段性高位,加之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了资源类红利股的表现,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撤离红利资产。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则认为,最主要的点在于行业波动。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煤炭作为传统的红利板块,一季度基本面承压,导致资金撤离。很多红利指数基金持有较大比例的煤炭行业股票,个别指数基金对煤炭行业的持有比重甚至超过20%。但自2024年起煤炭价格出现波动下滑,2025年以来下跌幅度加大,使得煤炭股面临压力,进而拖累了红利基金的表现。
与此同时,市场风格发生切换,导致部分公募基金转向投资电子、计算机等板块。宝晓辉称,一季度科技赛道表现强劲,人形机器人、AI 应用等新兴科技产业兴起,带动相关基金净值大幅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而这带动资金的流向变换,市场资金偏好从红利等价值型资产转向成长型资产,于是红利基金资金相对流出,价格上涨乏力。
一季度红利基金规模增加
硬币的另一面是,红利资产正获得养老金资金的青睐。
不少红利策略基金在规模增量上位列个人养老基金Y份额前列。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的权益类指数基金中,管理规模排名靠前的多为红利类产品。以第一季度增量来看,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联接Y以7691万元的资产增量,位于全市场292只个人养老基金基金第三名。
“养老资金‘越跌越买’,体现出逆向加仓的长期投资策略。养老资金更加注重长期的稳健收益,而红利资产正好具有长期持盈的投资逻辑。当前,红利资产的股息率约为5%—6%,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夏盛尹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随着监管持续推动分红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家数与总额逐年提升,红利资产将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从总规模来看,一季度红利基金规模有所上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3.6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约270亿元。
为何公募基金减持红利资产,红利基金规模却反而有所增加?
“这说明新发和存量红利基金有资金流入,但部分存量主动型基金对红利资产进行了减持。”龙舫称,养老金等长期稳定资金追求稳定收益,这些资金继续布局高股息的红利资产,导致规模增加。
这也跟红利资产内部结构分化有关。龙舫介绍,虽然公募基金减持红利资产,但也在红利内部进行调仓,部分红利资产如家电被增持,而公用事业、煤炭等红利资产被减持,覆盖的红利资产领域反而更广泛。
另外,投资者通过新发基金布局红利资产,而老基金在调整持仓结构。龙舫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认可红利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同时短期担忧估值风险,导致配置行为呈现结构性差异。
“长跑型”资产投资价值依然存在
当前,红利主题基金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红利主题基金是“长跑型”资产,短期可能会有波动,长期依然具备投资价值。
“在监管部门鼓励分红,推动提高股息率的政策支持背景下,未来,红利主题基金依然具有收益增长空间。”龙舫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股息策略有防御性,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进行配置。但红利资产内部也会结构分化,投资者需精选合适的优质红利基金产品。
夏盛尹强调,受到关税影响、低利率环境和市场风格切换等影响,红利主题基金长期业绩确定性较强,在市场调整中能够起到“压舱石”的防御作用。此外,政策层面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新“国九条”明确提升股息率导向,所以红利资产的吸引力仍在,符合资产配置的底仓思维,长期配置逻辑不变。
宝晓辉同样指出,红利主题基金虽然在短期内波动,但长期可能会继续向好。单就估值来看,经过前两年的上涨,红利资产估值有所上升,股息率下降。长期来看,利率下移是一个大趋势,而随着无风险利率的下降,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更认可高股息资产。另外,伴随着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的入市,为了追求稳定的收益,市场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一定是更大的,这也会为红利主题基金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红利基金适合定投,可以作为长期的投资策略,通过定期投资来分散市场波动的风险。”博时中证红利低波100ETF基金经理杨振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建议投资者在关注红利类ETF产品时,除了关注股息率以外,还需关注指数编制方案和实际行业布局。另外,投资者要选择合适的红利基金,指数型红利基金对投资者更为友好一些,红利的“纯洁度”较高,无风格“漂移”风险。成功的投资除了需要选择好的产品,更要有耐心和理性的心态,建议关注长期,而非短期的波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