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两天出结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新磊 郑盎 实习生 杨卓卿 北京报道
一辆黑色小轿车急停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从车上走下一干人,一人径直走进发改委门口的传达室;一人匆忙跑到车子后面,打开后备箱,搬出一摞绿色封皮的册子,递给同行人员。
绿色封皮的册子上写着“新疆神仙湾边防公路项目”的字样。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这次我们申报了一批基础建设项目。”手抱册子的随行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从11月10日,本周一开始,像他们一样前来国家发改委申报项目的人络绎不绝。无论开车前来,还是步行前来,手里都提着装有申报材料的袋子。
“跑部钱进”,在本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也因为快速落实第四季度1000亿投资计划,国家发改委的审批速度亦前所未有。
发改委门口的疯狂
每天发改委的门口都聚集三类人。除了申报项目的,还有记者和卖发票的。这已经是国家发改委门口近一周来频繁出现的一幕。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紧急工作会议,要在年底前花掉这1000亿元。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会议上说,对于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要优先,这些可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12日下午,北京三里河,宾馆、酒店全部爆满。停车场上停满挂外地牌照的车辆:冀、蒙、晋、鲁……各地市发改委和企业人员潮水般涌向发改委。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从下午两点到三点半之间,前往发改委报批项目的人员达到顶峰。众多的媒体也对这些报项目的人员进行围追堵截。当申报项目的人员一出现,一群埋伏的记者一下子就围了上去,开始采访。从门口追到传达室,再追到对方进发改委的大门。
记者的疯狂甚至连发改委门口的警卫都有些烦了。当记者们追着询问时,他们就上来劝阻,把记者们劝退到划定的区域。
审批速度前所未有
11月13日14点8分,董艳青刚走出国家发改委的大门,埋伏在门口的一群记者又一下子围了上去,三四个手举着录音笔,接二连三地提问。
“上报的项目批准了吗?”“能获得国家多少资金支持?”“能解决多少就业?”……
董艳青,沈阳煤业集团综合利用部副部长,还没有开口就开心地笑了,“过去是我们找发改委,现在是发改委找我们”。
沈阳煤业集团申报的项目属节能减排项目,就是把以往直排到沈阳辽河的废水回收,加以综合利用。“项目已经于2006年报批发改委,一直没有获批,直到11月10日收到通知,让我们到国家发改委汇报项目。”董艳青说。
两年等候,一朝获批,这都源于政策倾斜。国家发改委已确定1000亿元投资主要投放到7个领域,其中就包括节能减排类项目。
这7个领域中,除了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程外,还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从发改委出来之后,董艳青很肯定地说:“发改委申报项目的速度明显加快。今天把相关材料申报到发改委,明天发改委将对项目进行评审。如果顺利的话,明天下午可能就会出结果。”
同样受惠于审批流程加快的还有内蒙古通辽的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
这个风力发电机制造的项目来自于当地发改委的项目库中。该项目全称盛国通元(通辽)风电科技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由盛国通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建设总规模为年产1.5MW风力发电整机2000台。
“今年下半年省里刚立项,现在就申报到国家发改委了。”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的徐大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他们是第一次申报,如果按往常的流程,肯定不会这么快。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