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汽车召回672.8万辆,新能源占比23.8%,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将强化“保安全”底线思维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14 20:29:0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49.9%。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同时,OTA技术升级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全年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我国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
缺陷调查影响召回近六成,OTA逐渐成为召回重要方式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我国实施了214次召回,在召回的672.8万辆汽车当中,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的召回有27次,涉及的车辆达到399.6万辆,同比增长127.2%,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9.4%。
从缺陷涉及的系统来看,发动机和电器设备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占总召回数量的84.9%。其中,2023年,因发动机缺陷实施召回81次,涉及车辆405.3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60.2%。这一召回数量较2022年增长了9倍多,发动机成为主要的缺陷产生部件。同时,因电器设备缺陷实施召回54次,涉及车辆166.3万辆,召回数量较上年降低了24.1%,占总召回数量的 24.7%。
从缺陷原因来看,设计原因仍是最主要的缺陷原因。2023年因设计原因召回134次,涉及车辆435.5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64.7%。虽然占比与2022年接近,但是召回数量增长了58%。
汽车召回不等同于其质量差,召回数量的增加也不代表汽车整体质量水平的下降。事实上,汽车召回可以最大化保障消费者权益,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召回是诚信和负责任的表现。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产品召回制度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缺陷产品召回作为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管理举措,已经成为后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减少缺陷产品伤害、提升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内车企觉悟的提升和汽车产品复杂度提升,这几年召回事件日益频繁,这是召回成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车企自主的召回逐步增多,也是规范提升的很好事情,召回越多,越是可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召回也在增长,并创历史新高。《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同比增长32.3%,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同时,远程升级(OTA)技术在汽车召回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年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占总召回数量的17%。
例如,2023年5月,特斯拉宣布通过OTA技术升级为召回范围内的110万辆车推送新开发功能,以降低因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导致速度过快引起的碰撞风险。12月,东风汽车集团同样通过OTA技术升级为召回范围内的3.4万辆东风EX1和东风EX1 PRO电动汽车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因信息在某些特定充电场景上传不完整导致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运用OTA进行召回早已被写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并在2021年、2022年已经分别实施10起、17起OTA召回,涉及车辆292万辆、88.7万辆。如今,“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市场监管总局表示。
“现阶段,大家应该把召回与创新关联起来,协同共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董红磊表示,召回可以弥补企业在产品设计或技术创新中的疏漏,是解决车辆在后市场中才表现出来的批次性、安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20年累计召回1.03亿辆,召回体系与监管方式仍在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我国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
从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带领我国召回管理正式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到后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等制度的相继发布实施,我国的召回制度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在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实施消费品召回4885次,涉及产品1.01亿件。“这些缺陷产品的及时召回,有效减少了缺陷产品导致的伤害事故发生,有效避免了更多消费者因为产品缺陷而造成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市场监管总局表示。
召回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安全底气更足的同时,我国的监管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它通过与新业态、新趋势相结合,打造了新的监管思路和格局。《通告》显示,2023年,我国主要从加强召回技术机构建设、突出重点产品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稳步推进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深化无人机产品安全召回监管、加强全国消费品召回区域协作5个方面抓好召回管理工作。
例如,2023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确定首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首批9个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技术名单。其中,包含了比亚迪、吉利、长城、零跑、埃安、蜂巢能源、宁德时代等11家企业,以及智能扭矩控制技术、整车级高效灵活的软件在线升级(OTA)技术方案等9项新技术、新功能。
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是在后市场阶段针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的机制,是传统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它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有利于更早地将前沿技术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提高市场监管的应对能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管理处处长李艳曾表示:“沙盒管理是一种针对技术创新的柔性监管制度,实际上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测试平台和测试周期,在不违反准入原则和监管底线的基础上,因为技术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我们要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进一步的深度测试,最大程度防范产品应用风险。”
此外,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和《关于对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召回管理的公告》,进一步明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召回监管要求,有效堵塞召回监管漏洞。
市场监管总局透露,2024年将强化“保安全”底线思维,通过加大产品安全召回监管、优化产品召回监管体系、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提升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支撑四大方面,继续全面落实产品安全责任。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