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2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双降,车企靠降价能否再次“激活”消费热情?

作者:牛小欧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13 22:02:41

摘要:车市的相对冷淡也重新刺激了销售端,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供应商再次从降价促销角度推陈出新,企图再现去年的车市销售盛况。

2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双降,车企靠降价能否再次“激活”消费热情?

本报记者牛小欧于建平北京报道

去年春节之后汽车市场被轰轰烈烈的降价潮席卷,销售数据屡破新高,这也导致车市火热一整年后终于趋于冷静。

日前,中汽协发布了2024年2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6万辆和158.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5%和35.1%,同比分别下降25.9%和19.9%。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1.9万辆和4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11.1%。

中汽协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汽车产销情况看,部分购车需求已在春节前得到释放,汽车产销量总体较1月有所回落。”车市的相对冷淡也重新刺激了销售端,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供应商再次从降价促销角度推陈出新,企图再现去年的车市销售盛况。

2月进入传统生产淡季,产销环、同比双降

具体来看,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27.3万辆和133.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8.9%和37%,同比分别下降25.8%和19.4%;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6万辆和34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6%。

2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26万辆,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15%;1—2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62.6万辆,同比增长5.5%。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今年2月经历了完整的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日减少,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

记者在走访市场中了解到,2月汽车消费热情缩水明显。一名一汽丰田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2月和前几个月甚至去年相比,消费者的购买欲明显下降。店里的客流量和成交量减少明显,去年年后盛行的价格战让2023年全年市场都处于兴奋状态,购买力持续释放。所以今年促销力度一旦有所下降,对市场的影响就很快显现,我们一线销售人员早有所感觉。”

该销售人员直白地说出了市场现状,这也与数据反映的情况相符。

落实到市场端,乘联会数据也显示,整体来看虽然今年1—2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同比增长17%,但2月遇冷。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09.5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46.2%。其中,作为增长主力的自主品牌零售62万辆,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45%;豪华车零售16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35%;主流合资品牌零售33万辆,同比下降高达31%,环比下降51%,三大细分品牌板块零售均出现零位数下滑。终端下降的同时,厂家批发量也相应收缩。今年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29.5万辆,同比下降19.9%,环比下降38%。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进一步强化车市结构高端化特征,2024年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出现暂时低迷。传统燃油车价格段上行的现象并不是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需要普通消费群体更强地购买入门级车消费,也就是低端消费很重要。因此改善普通群体需求购买力,实现车市价格端相对均衡,拉动入门级消费,实现首购群体的消费升级。

2月市场的平淡也反映在商用车上。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3万辆和25.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9%和22.6%;同比分别 下降26.6%和22.5%;1—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6万辆和5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和14.1%。

但也并不是全无亮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热情度在稳定增长,中国品牌的优势释放明显。

中汽协表示,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近60%。单月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了79.1万辆,虽然同比下降9.4%,但市场份额仍达到了59.4%。1—2月,中国品牌累计销量达到了206.6万辆,同比增长了26.7%,市场份额达59.9%,上升了7.6个百分点,距离60%仅0.1%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每5辆乘用车之中就有3辆是中国品牌。

车企嗅觉敏锐,迅速降价欲唤醒消费活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似乎出现放缓态势。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4万辆和4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市场占有率达到30.1%。这也导致2月的汽车出口有所减少。2月,汽车出口37.7万辆,环比下降14.9%,同比增长14.7%,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6.6万辆,环比下降 19.1%,同比下降19.4%。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市场占有率达到30%;1—2月,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纯电动汽车前两个月出口14.8万辆,同比下降 7.5%。

车企显然有着灵敏嗅觉,在感受到了消费热情的改变后,再次加大促销力度开启价格战,以期唤醒消费活力。

比亚迪率先打响降价潮第一枪。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官方售价下探至7.98万元,进一步“掀翻牌桌”。此后,比亚迪开启组团降价模式,秦、宋、元、海豹、汉等主力车型全部推出“荣耀”版车型,进一步拉低起售价。随着比亚迪的大规模降价潮,其他车企也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中,使得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再次升温。仅在一天之内,就有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大众、吉利等9个品牌宣布降价。

进入三月后,热潮还在持续。3月6日广汽传祺官方宣布,广汽传祺M6 PRO全系直降2万元,降价后价格9.98万起,且GS3影速全系也有1.6万的降价;3月7日,广汽埃安宣布,AION V Plus全系至高官降2.3万元;极星也宣布极星4全系车型降价,直降6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上述品牌外,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深蓝、吉利等超过20个品牌加入了降价的行列知名品牌均位列其中。五菱缤果在新车型发布当天就宣布推出5000元—8000元的购车优惠,旗下产品的入门门槛已降至7万元以内。除了官方降价,零售市场的价格也在持续变动之中。

崔东树分析,从结构分析看,入门级车型萎缩,消费基盘不扎实的问题较大,中低端车型购买力不足,因此价格战明显爆发。

东莞证券相关研报指出,随着上游材料价格的逐步企稳,降价潮会直接促进竞争者的优胜劣汰。按照东莞证券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给到新能源车企一定成本调整空间,叠加产能扩充带来的规模效应优势,预计对头部新能源车企利润空间影响有限,行业马太效应将会加剧。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想要应对马太效应,车企首先就是提升研发实力,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从而在降价潮中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耕市场,帮助经销商伙伴提升韧性,有效降低库存量。”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是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保证稳定发展是全行业的共同目标。陈士华直言:“汽车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一直以来都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和‘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中汽协相信,后续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将有助于持续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汽车行业实现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