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第九家外商独资公募要来了?安联资管申请公募牌照,中外资同台竞技时代开启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29 19:22:46

摘要:“不同于合资转独资的三家外资公募,几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的产品成立时间都尚短,需要持续观察中长期业绩才能更准确评判基金的表现。但整体来看,外资公募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对此,晨星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代景霞分析称。

第九家外商独资公募要来了?安联资管申请公募牌照,中外资同台竞技时代开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继2020年8月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率先斩获首张国内外资公募牌照之后,越来越多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在国内落地,尤其是进入2023年,外资机构进军内地公募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

3月27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审批申请,目前上述申请处于接收材料状态。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就已有施罗德、联博两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获批,此外包括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在年内获批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从合资基金公司转变为外资基金公司。加上此前已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外商独资基金公司已达8家之多。

“安联投资一直在为设立独资基金公司做好各方面准备,今年1月11日,安联投资注销旗下证券私募基金安联寰通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当时业内就猜测,此举是为下一步申请公募基金资格铺路。”3月28日,上海一家证券私募投资基金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德国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就对外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在过去几年里对安联的支持,让他们拿到了多张非常需要的牌照。“安联也在加强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业务布局,非常期待能够在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获得公募基金和养老金投资管理资质。”

安联的全牌照布局

从寿险、产险到资管、公募,作为全球最大资管机构之一的安联,在国内获得的金融牌照可能是最多的一家外资。而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超过了5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接近3.8万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安联投资是安联保险集团旗下负责环球资产管理业务、全球领先的多元化资产管理公司,奉行主动投资管理。安联投资也是全球管理规模排名前列的保险资管机构之一,旗下包括PIMCO和AGI两大专业资管机构。目前,安联投资遍布全球21个地区,投资专才接近642位,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为全球机构和零售客户管理资产总值超过5060亿欧元。

事实上,在申请设立独资基金公司之前,安联集团早已通过合资基金公司进入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早在2003年,德国安联集团就与国泰君安证券合资组建国联安基金,这也是国内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18年,国联安基金的中方股东从国泰君安证券变为太平洋资产,外方股东一直没有变动,德国安联集团目前持有国联安基金49%的股权。

有上海公募市场人士预测,未来若是独资基金公司顺利获批,安联集团将拥有两张公募基金牌照。为此,安联投资已经在提前“招兵买马”,且安联投资的多位高管均拥有公募基金从业经验。例如,安联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沈良早年曾担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安联投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投资总监郑宇尘此前曾担任汇丰晋信基金固定收益总监。

而《华夏时报》记者也从安联投资官方公众号上发现,3月24日,其挂出行业研究员、固收研究员、合规经理、基金估值、基金注册登记等多达23个岗位的招聘需求。其中,合规经理(反洗钱)、法务经理、内部审计经理等多个职务的任职要求均强调具有公募基金行业经验者优先考虑。

“过去两年间,公募市场上外资身份的机构只有四家,而今年前三月新批或已在申请牌照的外资公募就有四家,随着外资数量的快速提升,国内公募市场的人才流动频率会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中外资管机构在公募市场上同台竞技的大时代已经来临。”3月29日,上海一家中小型公募机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坦言。

具体来说,1月10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被市场认为是第五家“外资系”基金公司;1月19日,证监会官网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Co.)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实际控制人。该项变更完成后,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持股比例达100%。让上投摩根已经成为国内第6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2月3日,证监会正式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核准摩根士丹利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为第七家外资独资公募公司;3月3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公布《关于核准设立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核准设立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被视作是第八家“外资系”基金公司。再加上此前获批且已开业的贝莱德、路博迈、富达、泰达宏利基金,公募市场上“外资系”已达8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安联资管申请的公募机构将成为第九家。

业绩比拼才开始

在公募市场人士看来,机构增多是一件好事,投资者可选择的机构也更丰富,而对中外资的公募们而言,比拼产品线上的业绩才刚刚开始。

贝莱德作为公募市场第一家外资基金公司,产品布局步伐较快,截至3月27日,贝莱德基金已经发行了包括贝莱德中国新视野、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在内的6只基金,旗下贝莱德行业优选基金刚刚结束募集。除此之外,还有包括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等多只基金处于上报待批阶段。

富达基金即将在4月发行其中国市场首只公募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其拟任基金经理周文群是2021年11月加入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现任股票部副总监、基金经理,曾任中银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景顺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基金经理,FIL Investment Advisors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分析师、股票研究部主管、基金经理,及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3月22日,路博迈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首只公募产品——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期债券基金正式成立,募资规模高达40.9亿元。该产品也成为今年首只募集规模超过40亿元的“固收+”产品。此外,日前路博迈基金还上报了路博迈中国机遇混合基金等。

不少外资系基金公司还在路上。证监会网站显示,还有包括范达基金已经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未来待获批之后,也将加入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大军。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贝莱德首发权益公募产品去年的表现,总体来说并不佳,截至2022年11月24日,贝莱德基金在管的3只权益类产品单位净值目前均跌至1元以下。其中核心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的单位净值为0.8179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累计产生浮亏超9亿元。

“不同于合资转独资的三家外资公募,几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的产品成立时间都尚短,需要持续观察中长期业绩才能更准确评判基金的表现。但整体来看,外资公募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对此,晨星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代景霞分析称。

代景霞指出,中国公募基金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内资基金公司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线,在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业绩口碑,在渠道的建设以及对国内投资者偏好的认识上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虽然大多数外资基金公司在投资框架的系统性和执行的稳定性、海外投资经验和国际视野以及组合风险管理上有一定优势,但他们是否能利用这些优势在中国成功构建起品牌力,仍有待时间验证。尤其是他们进入中国后,需要面临如何吸纳优质的本地投研人才、投资方法本土化等一系列挑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