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场助力南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长三角掀起民间投资热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2019年12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新机场也被称为“上海第三机场”,并放在与其一江之隔的南通规划中。如今,这座新机场在2023年初终于确认将于11月份开工,其带动的长三角投资乃至国内产业链的变迁已经开始显现。
2月2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星源材质(300568.SZ)正式宣布其南通子公司锂电池隔膜项目举行投产仪式。据了解,星原材质在南通投资的这一项目总投资高达110亿元,这也成为自上海第三机场“落户”南通之后,当地对外公布的最大的民企产业投资项目。
“在我们规划布局的八个生产基地中,南通是投资规模最大、生产技艺最先进、产能最大的基地,员工总规模将达到3000人以上,目前工厂的人员规模已经达到500人。南通对于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上海第三机场未来的落成,对于星源材质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员技术还是运输成本上都能起到很好的协同效应。”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星源材质此前已经在长三角先后建设了江苏星源、常州星源两大生产基地,而此时再度“加码”投资,足见长三角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聚集地,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资本的投资热潮,这其中,上海第三机场(“南通新机场”)的落子开建无疑会成为关键一步。
南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2023年伊始,上海第三机场的开建地址正式敲定——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通州区二甲镇,距离上海直线距离仅有一百公里。
2月21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即将开建的新机场二甲镇地址距离南通市区以及上述星源材质生产基地的距离只有二十多公里,紧靠着沪陕高速宁启段麒麟与小海之间,这一地址正处于整个南通市辖区、县中心,与南通市区、下辖海门区、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甚至临近城市盐城的大丰、东台两个县的距离在百公里范围。
新机场能够为长三角“江北”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效应可见一斑,而对于南通本地产业经济提升的助力则更为明显。
“新材料是南通聚力打造的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产值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16%,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星源材质是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领军企业,在动力锂电池隔离材料方面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大港口、大机场、大通道建设全方位突破,区域经济地理加速重塑,南通已进入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仅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更多企业和项目来通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南通星源抢抓机遇、借势攀高,全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同时,进一步发挥行业影响力,带动产业链上更多标志性项目、价值型企业、高端化人才落户南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2月21日,南通市长吴新明在致辞中指出。
吴新明表示,南通星源材质的投产,标志着向建设全球产能最大、种类最全的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南通加快打造制造业强市注入强劲动能。
事实上,不仅是星源材质的超百亿元投资为南通打造新材料产业“龙头”基地注入活力,而本身新机场的建设也将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效应。
据悉,作为承载上海两大机场溢出效应的南通新机场,其总投资金额高达500亿元,作为合营企业其中上海机场占51%的股份,南通城建占49%的股份,这也是缘何南通新机场会被成为上海第三机场的一大原因。同样在管理方面,南通新机场将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三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此外,根据规划,南通新机场占地面积将达到67万平方米,是现用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的10倍多,甚至超过51万平方米的上海虹桥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达4000万人次、远期达8000万人次。
“机场与港口被认为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两大王牌,其中机场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标配,这种临空经济发展圈,以机场为中心可辐射周边10km—15km,使这些区域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纵观世界繁荣的城市,都拥有各自的临空产业发展,像旧金山湾区的城市圣何塞,在全球化航空运输交通的驱动下,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移民、资本投资以及新技术,促进了硅谷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临空经济区,可以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享受更加广泛的经济红利。机场的建成和发展必然会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拉动本地GDP的增长。可以预见,南通新机场的建设将会带动南通当地多少产业的聚集和就业机会。”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达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带动投资热潮
据了解,南通星源材质作为星源材质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足马力生产。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核心内层组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锂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动自行车、航天航空、医疗及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随着双碳目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绿色低碳产业迅速发展,也为锂电隔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南通基地投产仪式正式举行,对星源材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不仅意味着公司供应实力进一步升级,更标志着南通星源成为业内首家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建设速度第一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绿色隔膜工厂。”南通星源董事长刘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而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分析,2022年中国锂电隔膜TOP3企业市场占比64%,TOP6企业市场占比为85%,市场集中度较高。与此同时,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的统计,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预计将激增5倍以上,锂电池需求强劲,将持续拉动锂电隔膜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中高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星源材质持续扩大公司干法、湿法隔膜产能及高性能涂覆锂电池隔膜产能。2022年7月,公司完成特定对象的股票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35亿元,主要投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9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对欧洲星源追加投资不超过1.92亿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欧洲星源二期项目湿法生产线、涂覆生产线扩产及配套设备项目;对欧洲高级控股公司追加投资不超过 6.8 亿元人民币,用于其全资子公司星源材质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购买土地及厂房。”对于市场和投资者普遍关心的投入资金来源问题,陈秀峰如此表示。
陈秀峰进一步透露,作为上市公司,目前在融资方式上有多种渠道可选,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都对公司的发展有极大的信心。
“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对于城市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国际机场协会将机场喻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一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可以辐射到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产业链,这不仅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亚布力智库专家陈旻受访时分析指出。
陈旻称,按照经济规律,大型枢纽机场客运量每增加100万人,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带来直接就业岗位1000个、间接就业岗位2000个、区域性就业岗位1500个。如以上海第三机场8000万人运量计算,可望增加直接就业岗位80万人,间接带动区域就业160多万人,加起来就是一个240万人口大型城市的体量。如果算上背后的家属,相当于一个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