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陆金所“归港”倒计时!大小摩、瑞银联合保荐,不涉新股发售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03 15:01:24

摘要:自2020年10月陆金所在纽交所上市后,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受多重因素影响,其美股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为此陆金所在2021年5月也宣布了启动高达3亿美元的存托股票回购计划;同时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大刀阔斧地对陆金所架构进行了改革。

陆金所“归港”倒计时!大小摩、瑞银联合保荐,不涉新股发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继金融壹账通、360数科之后,美股中概股第三家实现双重主要上市登陆港交所的企业正式出炉。

2月1日晚间,平安旗下“独角兽”公司陆金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长达662页的招股说明书。《华夏时报》记者从招股说明书中获悉,陆金所此次赴港上市为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资者,有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及增加股份的流动性,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将担任联合保荐人,但并不涉及任何新股份的发售或任何其他证券的公开发售,也不会根据介绍上市筹集新的所得款项。

“公司在港交所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属合宜且有利。因此当机会出现时,陆金所能够随时进入这些不同股票市场。我们认为在香港上市,得以接触更广泛的私人及机构投资者并从中受益,并配合公司在国内的业务重心,对陆金所的增长及长期战略发展至关重要。”2月2日,陆金所相关董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10月陆金所在纽交所上市后,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受多重因素影响,其美股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为此陆金所在2021年5月也宣布了启动高达3亿美元的存托股票回购计划;同时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大刀阔斧地对陆金所架构进行了改革,将陆金所主体业务置于平安旗下普惠金融集团中,并对各个条线进行了“精简瘦身”,以此换得轻装上市。

上市时间窗口打开

“新年伊始就递交了招股说明书,陆金所的动作还是很迅速的,这也证明了此时陆金所登陆港交所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一是港股市场在经历了去年大幅下跌之后,反弹的动能很大,这一点全球投行界已经形成了共识;第二,就陆金所本身而言,其美股股价跌至底部区间,而且陆金所股东和管理层在股价最低谷时完成了大规模的回购计划,在不涉及新股发售情况下选择两个地点时刻完成港股上市,上市后股价会有不错的上涨预期。”港股市场资深分析师黄子珈受访时指出。

根据陆金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以及纽交所上市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2020年在纽交所以13.5美元/股公开发行1.75亿股存托凭证,其总股本则高达11.76亿股;此次赴港上市招股书中,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平安保险通过旗下安科技术与平安海外控股分别间接持有 2.85亿股及1.899亿股股份,合共占陆金所已发行及流通在外股本总额的约41.4%。

这也意味着,在总股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港股将成为陆金所未来股价表现的“主战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剔除已在纽交所交易的1.75亿股股票,未来将有十亿股普通股在港股实现流通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在纽交所市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持股陆金所股票的机构有18家,持股基金家数则超过百家。而随着陆金所正式启动二次上市流程,业界关注的是港股陆金所的定价区间会在哪里?

对此,本报记者也致电陆金所方面进行咨询,不过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近两年中概股面临美国的证券监管风险,二级市场表现也持续低迷。双重主要上市是在继续保持原有上市交易地位同时,在港交所也申请主要上市,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监管要求。通过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一方面规避了中概股相关风险;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使得两个交易所的股价表现也可以相对独立,从而吸引更多背景不同的投资者,提升流动性。”对此,国内金融业资深观察员于百程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有不具姓名的国内投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即使参考美股股价,陆金所港股定价应该也会高于20港元,预计在20港元—30港元区间,此时陆金所应该正在紧锣密鼓的全球路演中。

市场竞争与业务风险在哪

2月2日,有接近陆金所的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虽然不涉新股发行,但是在新提交的招股书中,陆金所控股的业务板块和商业模式较两年前已发生了不少变化,对于股价定价区间必然也要重新向各类机构投资者重新询价,这一流程并不可少,而且陆金所港股的“盘子”并不算小。

值得关注的是,在招股书中,陆金所控股业务主打小微企业信贷,此外还有个人消费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主增值服务平台板块。两年前的上市时期,陆金所控股则主打“投资理财”和“个人消费贷款”两大业务板块;同时陆金所控股已经将绝大部分活跃投资人“升级”账户,理财账户和余额已经从陆金所转移至平安银行。至此,陆金所控股的投资理财板块已经淡出经营视野。

尤其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相对集中,在非传统金融服务市场中,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包括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度小满金融、京东科技及陆金所控股,占总市场的 67.7%。截至2022年6月30日, 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未偿还余额计,陆金所控股为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中的第二大参与者,市场份额为17.6%。

更进一步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约660万名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934亿元,该数据自2020年12月31日起以1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占陆金所未偿还贷款总额的81.1%,这一比例自2020年以来增长了12.6个百分点。

“陆金所控股的资产负债表状况稳健。截至2022年9月30日,净资产为人 民币951亿元,包括银行存款458亿元,这一流动资金水平足以应对长期不确定性。截至同日,我们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20.1%,且我们融资担保子公司的杠杆比率为2.1倍,稳健的资本状况印证了我们的业务弹性,并为我们度过商业周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自身的财务状况,陆金所招股书显示出了极强的信心。

事实上,两年多时间来,陆金所完成的业务切换使得其当前的主要业务更聚焦平安旗下的普惠金融,无论是从管理层的变动还是盈利模式的切换,在2022年二三季度,陆金所上市公司也经历了一场变革和换血。

具体而言,曾担任陆金所控股联席董事长兼执委会主任的冀光恒,出任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同时为中国平安上海管理总部党委书记;联席CEO计葵生则早在2020年已卸任董事长一职,原联席董事长李仁杰在2021年卸任。在股权架构上,陆金所与平安普惠由不同的境内外主体持有,目前两边高管团队人员已有交叉且平安普惠占据主导。

对此,作为控股股东的中国平安方面表示,是为了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战略部署,加强线上线下协同能力,将陆金所控股和普惠有限下属的普惠金融业务集群进行合并。做出这样的业务合并,将强化陆金所的风险管理能力,助推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价值增长空间。

“从赚钱效应来说,平安普惠业务可以说是贡献了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的利润,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的贷款服务是平安普惠的主打业务,也是盈利大头。”平安普惠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陆金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瘦身”计划,根据招股书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到2022年四季度的疫情影响,2022年陆金所减少了旗下直销团队1万余人,陆金所直销网络规模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5.8万名全职僱员减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4.6万名全职雇员。

在市场风险方面,陆金所在招股书中详细罗列了超过百页,记者从中了解到,在未来陆金所“融资担保”牌照的贷款增信模式或存在着不少监管风险。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徵求意见稿)》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等六类金融组织被视为“地方金融组织”,地方金融组织应当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经营业务,原则上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已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的地方金融组织,由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过渡期安排,实现平稳过渡。虽然陆金所旗下融资担保子公司资金充足,杠杆比率不到2.5倍,但平安普惠的融资担保公司向借款人仍然还在提供跨省贷款服务,无法排除未来可能须取得额外的牌照、许可、备案或批准的可能性。

另外就与控股公司平安集团的合作支持方面,招股书显示,陆金所向平安集团提供多项服务,包括贷款账户管理、借款人转介服务、理财产品支持、技术支持及其他服务;平安集团也向陆金所提供技术支持、支付、託管、客户获取及其他服务。因此,未来如果无法保证平安集团将保持其对陆金所的影响力或继续支持业务,这可能会对陆金所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