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从“400元/片降价至9.8元/片”管窥集采:促进仿制药替代,助推原研药降价

作者:崔笑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15 20:12:56

摘要:“20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一片药400块钱是什么概念,在我们重庆的县城,每平米的房价就是400块钱。一个月吃60片,一个月就吃掉了半套房子。”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感慨。

从“400元/片降价至9.8元/片”管窥集采:促进仿制药替代,助推原研药降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摄影报道

《我不是药神》中的慢粒白血病治疗药物格列卫(伊马替尼),2001年进入中国时,每片价格高达400元,患者自费需要30万元/年。在2013年,即便该药物过了专利保护期,售价依然居高不下,每片价格200元,患者自费需要14万/年。

“20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一片药400块钱是什么概念,在我们重庆的县城,每平米的房价就是400块钱。一个月吃60片,一个月就吃掉了半套房子。”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感慨。

而随着国家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4+7”试点与扩围,格列卫有了实质性的降价。如今,该药品每片降至9.8元,患者每年仅需自费1500元。“这是集中带量采购的一个直观感受。”蒋昌松说。

集中带量采购(下称“集采”)即对仿制药实行“以价换量”。12月15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举办“集采推动仿制药替代——集采未中选原研药使用情况变化新闻发布会”,与会专家、临床医生、企业及患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于集采的看法。

自2019年至今,国家已推行六批带量采购,覆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乙肝、肿瘤等领域的234种药品,平均降幅在53%左右。截至2021年9月,集采已累计节省费用约2500亿元。

蒋昌松表示,目前来看,中选产品的采购量都是当初约定采购量的2倍左右,带量效果明显。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数据,集采前后,未中选原研药的年采购量下降46.03%,未中选仿制药年采购量下降80.79%,而中选药品年采购量则增长了265.19%。

这意味着,中选药品对于原研药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以常见的降血脂口服药辛伐他汀为例,其原研药是默沙东的舒降之,未中标集采,集采前年采购量为8796.01万,集采后仅为2249.32万,下降74.43%。

此外,集采也助推了未中选原研药价格的下降。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技术标准部主管柳雯馨统计,两款常见的降血脂口服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集采后,原研药立普妥和可定的价格分别下降20.65%、19.03%。

并且,政策效应还在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放大。中选药品集采后一年的平均价格为0.89元,到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29.18%,达到0.2元;中选药品集采后一年的采购量占比为79.23%,到2021年,采购量占比增长至84.42%。质优价宜的仿制药正在逐步占领市场。

柳雯馨表示,无论是覆盖的地区,还是涉及的药品品种和金额,都可以看出集采的范围在逐步扩大。“目前为止,国家集采已经实施了六轮,每年都为患者减少了上千亿元的用药负担,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改革的红利。通过我们的统计结果看,集采采购量呈现‘两减一增’的变化趋势。未中选原研药和未中选仿制药采购量下降,中选药品则呈现大幅提升,并且带动了整体采购量的增长。”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胡欣则提供了一个更细微的观察切口,可以窥见集采如何牵动普通人的生活。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在其所在的北京医院,今年1-9月,总病人数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超56%,但人均药品费用却降低了近32%,药占比指标更是从36%以上下降到29%。“这个数据很有意思,我们的总病人数在增加,医疗需求持续释放,但是人均药费明显降低,整个医院的药品收入也在降低,药占比也降得更低了,在30%以下。这是个很不容易的事,以前我们医院都在50%以上。”

并且,北京医院今年1-9月的门急诊人均药品费用只有257.7元。“广大的老百姓是集采受益最大的。门诊一般疾病药费的封顶线是2万块钱。假如一个病人有5种病,没有这个政策怎么办?只能不用药。老百姓该看病不看,该吃药不吃,这是最可怕的。所以集采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获得感。”胡欣说。

而对于行业生态来说,集采也有重要意义。胡欣指出,集采促进了剂型归一。以往很多企业为了单独定价、申报新药,把一款老药更改剂型和规格后重新包装上市。“明明这个药用一个普通的片剂就能满足临床需求,还便宜,为什么要做一个更高级的剂型呢?规格更是如此,好多规格其实是不适合临床用的,比如左氧氟沙星,中国从0.1g到0.2g,从0.3g到0.45g再到0.75g。现在通过集采,左氧氟沙星的剂型很规范了,和国际一样,要么0.25g要么0.5g。”

集采还促进了用药结构的改善。2015年,医院使用药品金额排名TOP20的品种,大部分是已过专利过期药、辅助用药,排名前五分别为氯化钠、神经节苷脂钠、人血白蛋白、氯吡格雷、半托拉唑钠。

而随着重点监控品种目录发布,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集中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落地,医疗机构用药金额TOP20品种“大换血”。看曾经的前五名中,神经节苷脂钠被列入重点监控,调出医保目录,氯吡格雷、半托拉唑钠这些原研药则因为集采中标,降价8成以上,TOP20中再无它们的身影。“有好多药价值不够,不应该在这个位置,只有通过集采把这些所谓的神药,所谓的万金油药,临床证据不足的药淡出市场。”胡欣说。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