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资本“掘金”AI风口:2020年投资交易量达338起,细分行业创新公司受青睐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4-20 20:19:34

摘要:根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投融资事件达1.03万起,披露的融资总额高达2.44万亿。仅2020年,投资交易量达338起。其中,应用以及平台赛道更受资本青睐,融资规模占比高达59%。

资本“掘金”AI风口:2020年投资交易量达338起,细分行业创新公司受青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如果说前几年是医药生物市场获得资本青睐的时代,那么从去年开始,国内市场上AI(人工智能)领域则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风口。

4月18日,国内专注于城市空间智能管理的AI数据中台公司闪马智能对外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第三轮融资,由知名风投资本国创中鼎领投,老股东线性资本、六脉资本、红点资本、沛华资本继续跟投。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成立在上海的AI机构,在创始之初便获得了5800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线性资本,红点中国、沛华资本投;在去年7月,闪马智能再度宣布完成近亿元的Pre-A战略轮融资,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六脉资本领投,天使轮股东线性资本、红点中国、沛华资本继续增持。

“在早年的时候,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之前,大家都是冲着技术去的,我们称那个时代为‘投技术时代’。现在我们要投资与产业有深度合作的企业,比如AI+交通,交通管理、自动驾驶等等。我们看到大方向,才敢于在寻找细分市场的时候提早去下注,相信城市治理+AI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也是老股东们持续加码AI机构的重要原因。”对此,线性资本创始人兼CEO王淮受访时表示。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投融资事件达1.03万起,披露的融资总额高达2.44万亿。仅2020年,投资交易量达338起。其中,应用以及平台赛道更受资本青睐,融资规模占比高达59%。

资本加码AI细分赛道

当下,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焦点话题。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到最新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强调,都体现出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正处于从传统手段向新方法、新手段加速变化的过程中,而人工智能则是绕不开的话题。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发挥其高效率、低成本、强算力的核心优势。

而在风投市场上,将AI技术应用于各细分行业的创新公司受到资本密切关注。

对于连续投资闪马智能,国创中鼎合伙人兼总裁顾涤非则接受《华夏时报》受访时指出,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看到还是散兵游勇,应用场景较为分散。目前这个阶段,数据集成应用之后,垂直细分场景中有了明显的商业化价值体现,比如说闪马智能,其产品与服务有一个演化过程,发展路径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者要将AI、人、科技、市场要素结合考虑,深度理解产业,闪马智能是国创中鼎投过的AI公司当中应用化场景则是做得最好的。

顾涤非表示,进入到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也将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年份,我国应如何迎接全新的AI时代呢?据中国信通院方面数据,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565亿美元,增长率为12%,我国的产业规模约为3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5%,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已达千余家。要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并不容易,随着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不断加深,其投资也日趋成熟和理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提出要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使得其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今年上海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上海也率先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概念。其中,治理模式升维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方向,上海推行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正是典型例子。

“专注于AI+城市空间智能管理领域的闪马智能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上一代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的是,闪马智能更专注城市空间智能管理的这一细分领域,这种视频智能分析是赋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创新举措,伴随中国各大城市治理的转型升维,将发挥不小的作用。去年以来,人工智能的投资热回归理性,但仍然是主流方向之一,最近资本投的都是AI+,向垂直细分领域转型,这些新科技企业能深入洞悉客户的需求并落地解决痛点。闪马智能所关注的城市空间智能管理方向是我们非常看好、也是目前落地最实在的一个,从目前营收来看,未来空间非常广阔。”4月19日,上海科创基金执行副总裁孙欣受访时指出。

对于获得此轮融资,闪马智能城市创新院常务副院长邵钦豪称,闪马智能成立之初,就决定从城市空间智能管理领域入手,运用AI技术解决城市实际问题。相对于其他科技公司,闪马智能没有把业务重心放在人脸识别,而是更加关注群体性的安全,比如在大客流环境下的精确的流量计数以帮助指挥中心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人群冲突、人群突然聚集突然散开的态势感知;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交通和出行过程中的行车安全、非机动车尤其是外卖小哥的安全、行人的安全等等,都是大家非常关注,且需要大面积应用落地的强劲需求。

AI企业上市频受阻

近年来,在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资本将更多的钱投入更少的企业,已经成为AI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要实现在资本市场的质变一跃,则仍需时日。

此前,祥峰投资中国基金执行合伙人夏志进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分析称,从2017开始,随着核心算法和训练框架等技术逐渐被开源化,对于投资人而言,对AI公司商业潜力的判断成为一个难点。一方面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客户对AI的应用需求十分多元,细分方向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前来寻求融资的创业者都声称很容易实现产品化,但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有了产品是否具备快速推向市场的能力和机会、能否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这是对投资人判断的考验。

“正是在这个阶段,各路资本涌入,将头部AI公司的估值推上百亿美元。这个阶段本应该是冷静地观察AI公司到底如何变现的时候,但有些机构生怕错过了风口,一味追捧热点,把几家头部公司估值抬得很高,这种做法过于激进了。”夏志进指出。

事实上,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AI企业开始提速上市,从部分企业陆续公布的招股书来看,净利连年亏损、规模化盈利尚远、客户集中度高等问题开始逐一暴露。今年以来,随着A股上市审核趋严,一些芯片、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独角兽”企业IPO折戟的消息也被曝出。

也正是如此,闪马智能创始人兼CEO彭垚在受访时透露,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一旦开始,便不会结束,闪马智能的城市创新院将在五大空间产品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做出更多0-1的智能产品线。

“要深度理解用户业务需求,不会为了科技而科技,为了AI而AI,而是为了最大化地创造用户价值,通过AI赋能,帮助用户实现他们的战略目标。” 彭垚表示。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每个行业里面最终能上市的都是很少数的几家公司,AI领域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国内已经有千余家AI机构的情况下,有些已经做大的AI企业IPO受阻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规模确实小,有的亏损情况严重,但这并不能笼统地下论断说AI行业有问题或者企业不行。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为AI企业敲响了警钟,还是要把它作为一个复杂的To B业务去耐心打磨。除了技术,还要从市场渠道、客户服务等多维度提升自身竞争力,去打造一个比较健康的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