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新希望服务递交招股书,专家:中小型物企要强化品牌价值 | 物业上市系列报道

作者:张慧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24 20:45:34

摘要:克尔瑞数据显示,2020年末,在管规模过亿平方米的物业公司有19家,百强门槛值为1386万平方米。如此看来,新希望服务与在管面积百强企业的阵营还有一定的距离。

新希望服务递交招股书,专家:中小型物企要强化品牌价值 | 物业上市系列报道

见习记者 张慧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未来 深圳报道

近日,新希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服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据悉,截至2020年底,其在管楼面面积约1002万平方米,其物业管理项目全部为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其平均月度物业管理费为3.69元/平,较中国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平均水平)高57.4%。

在物企纷纷扎堆上市的当下,对于中小型物企的发展路径,有专家表示,中小型物企可以从互联网的思路着手,例如智慧社区,社区团购。此外,中小型物业要强化自身的品牌价值,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口碑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递交上市申请

1月13日晚,新希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服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是2021年第一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物企。

招股书显示,新希望服务的主要业务是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和生活服务,截至2020年9月末,该四项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2%、28.4%、20.9%和15.5%。

据悉,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希望服务管理55个项目,在管总楼面面积约为780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其在管楼面面积约1002万平方米。克尔瑞数据显示,2020年末,在管规模过亿平方米的物业公司有19家,百强门槛值为1386万平方米。

从在管物业的区域来看,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希望服务位于成渝城市群和华东地区的在管面积分别占总在管面积的36.5%和25.1%,且物业管理项目全部为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同时,新希望服务招股书还显示,其平均月度物业管理费为3.69元/平,较中国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平均水平)高57.4%。

新希望服务的招股书显示,2028年至2019年,新希望服务的收入从2.58亿元增长到了3.81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了45%。2018年和2019年,新希望服务的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增长到了0.64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了55%。

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服务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母公司。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九个月,其通过新希望地产集团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同期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比例为89.8%、90.3%、82.4%。新希望服务在招股书中表示,新希望集团的服务范围涵盖多个产业,来自新希望集团的强大支持是新希望服务成功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市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给新希望服务发去了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未收到回复。

强化品牌价值

2020年以来,众多物业公司赴港上市,目前行业内已经上市的物企超过40家,面对众多的物业上市公司,投资者应该怎么选择?多位专家表示,“规模”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要选择大型的物业公司,规模大的物业公司实力更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必须要认识到物业企业并非是高科技,其股价很难在未来出现超预期暴涨;其次,现阶段物业企业的在管面积是决定其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在管面积的大小以及未来的增长预期对于股价的长期支撑力作用会较为明显。

克尔瑞物管研究员李斌认为,港股市场的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大规模的物企具备天然优势,他表示,细数历年市值平稳上升的物企的特征,其中就包括较强的背景资源和地产开发的协同,例如中海物业和保利物业。

同时,李斌表示,规模优势是绝大多数行业的特征,而随着50强房企已经分拆物业上市,对于许多“小而美”的物业公司而言,已经很难在规模上塑造亮点。

那么,中小型房物企要采取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呢?易居研究院分析师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一般情况下,收并购的成本较高,所以“收并购”的模式并非中小型物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唯一选择,中小型物业可以从互联网的思路着手,例如智慧社区,社区团购。

张波认为,中小型物业要强化自身的品牌价值,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口碑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当然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小区更换物业企业的周期较长,形成良好口碑到抢占更大市场中间也存在着较长的时间跨度,但强化服务内核是根本。”张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外,物企要更大程度寻求更多可合作的企业进行整合,通过抱团来增强总体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