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更大规模的开放酝酿中|聚焦进博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崔笑天 上海摄影报道
清晨,才刚刚开馆,进博会的入场处早已排起了队,入场分为参展商通道与观展通道,井然有序,测温与证件核验即时就可完成,无需停留等候。
场内,偶见外国友人身影。刚一入场,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各省市的展馆,装点各具地域特色,还有中华老字号、非遗专区等。
再往里走,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分外引人注目,这里汇聚了全球药械巨头,每个展区占地面积大,十分具有科技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药企把上市会与签约仪式都搬到了展区内进行,多有观众驻足停留,时而询问最新的上市药物与新药研发进展。
在展馆的各个入口,都可以看到身着白色服装的志愿者,为观展观众进行引导,亦会提醒观众戴好口罩。
这次进博会的防疫工作也是一丝不苟,每位进入展厅的人,无论是工作人员、参展商还是观众,均需要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以及健康承诺书。每位入境的参展商亦经历了为期14天的隔离。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表示,本届进博会上,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更强,回头率超过70%,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参展数量已达到往届规模。
“今年提出的‘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是一个亮点,这样的理念是号召我们的合作伙伴,借着上海进博会这样一个平台,在疫情和国际经济衰退的压力下,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同时也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今年,有70%的企业是“回头客”,但也有不少新朋友。
美国泰森食品集团就是首次参加进博会,不过,这个远道而来的新朋友没有空手而来。在进博会上,泰森食品与上海闵行南虹桥管委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首家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落地的世界500强地区总部。这充分显示出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首次参加进博会的跨国气体公司——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总裁苏俊雄表示,本次参展对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进博会上,与中国各地政府、协会、机构、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开拓以绿色发展为基石的共赢局面值得期待。
此外,“大咖级”新朋友还包括今年首次签约的全球著名精品工业集团历峰拿下500多平方米的展览净面积,首度参展的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签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等。
香港企业也数量不少。据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介绍,今年有约240家香港企业参加进博会,数目较去年增加约20%。
“不少香港企业都希望把握这个黄金机会,向内地庞大市场推广香港优质商品和专业服务。”邱腾华表示。他呼吁,香港企业若能融入国家发展,积极利用内地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扩大生意及网络,一定能更好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发掘更多商机。
共同开放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此次提出的共同开放原则,“共”字很有深意。
“现在的开放,特别是欧美国家有很多分歧,共同开放,将所有国家囊括其中,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张建平则认为,共同开放,主要是针对当前全球的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还有极端的经贸政策,在这个方面,中国率先示范,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要和其他国家通力合作。
“从政策的层面来讲,就是我们要继续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此外,也要继续谈判签署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网络,并通过自贸试验区能够继续加强和合作伙伴在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上的深度衔接与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张建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张建平特别指出,共同开放不会替代“一带一路”,因为共同开放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措施,需要通过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各种行政程序的简化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来贯彻落实的。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一个巨型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平台。在“一带一路”平台上,要构筑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开放发展是“一带一路”上的永恒的主题,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替代。
当前,“一带一路”仍保持较高速发展。《华夏时报》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今年开行超万列,截至11月5日,已达10180列,再次创造新纪录,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到98.3%,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为“一带一路”经贸往来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加大新举措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带动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尽快回暖。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对外贸易额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2%,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对媒体表示,接下来,将着眼于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进口,支持改善民生相关产品的进口,支持发展进口新业态,优化进口商品营销模式、提高监管便利化水平,支持示范区开创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新局面。
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接下来,我国将建设开放新高地。过去7年来,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推进,为中国经济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中国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并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我国市场。
此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继续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