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印度央行四年首次加息 中国央行将可能如何应对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08 13:30:09

摘要:笔者认为,央行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停止加息,辅之以央行扩表对冲商业银行缩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扩大担保品范围就其实是央行进行扩表,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补给,以避免由于商业银行缩表,表外资产转表内形成的金融违约潮。

印度央行四年首次加息 中国央行将可能如何应对

冉学东

6月6日,印度央行上调其回购利率0.25个百分点至6.25%,上调逆回购利率0.25个百分点至6%,政策立场维持“中性”。这是印度自2014年1月以来的首次加息。在亚洲的央行中真正加息的,除了经济出现问题的,比如土耳其等,最早应该是韩国央行,印度央行加息相对是比较早的。

印度央行此次加息还是为了应对印度本币卢比贬值及由此引发的通胀压力。印度4月通胀为4.6%,超出政府希望的4%。印度央行将上半年CPI预测值从4.8%上调至4.9%。

而由于今年以来美元升值,出现了一轮新兴市场大跌的浪潮,印度卢比成为亚洲货币体系中贬值最严重的币种之一,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近5%。不过对于新兴经济而言,加息未必能够解决汇率贬值问题,印度加息的手段跟今年陷入货币危机的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一样,属于无奈之举。

美国经济的快速强势复苏,导致美国今年可能加息和缩表步伐加快,是印度央行此次加息的原因。

6月1日晚,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加快,失业率进一步降至18年以来的低点,指向快速收紧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可能激起对通胀的担忧。此外,就业报告显示上月薪资增长稳健,巩固了美联储将于6月升息的预期。许多人是认为美联储今年加息不止三次,而可能是四次。

对于美国经济政策溢出效应,印度央行行长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公开信,呼吁美联储该放慢缩表步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面临严重压力。

Patel认为,导致新兴市场资产近几月来被不断“血洗”的原因不是美联储连续加息,而是美国的其他两项政策 —— Patel称之有如“双重打击”—— 一是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使美元融资吃紧;二是由于美国大规模减税和财政支出增加,使美国财政部大幅增发美国国债,又进一步吸走美元流动性。

从去年10 月开始,美联储以减少到期资产再投资规模的方式开启缩表,起始缩减规模为每个月100亿美元,预计今年 10 月前,缩表规模将达到每月500亿美元的最高水平,并于明年12月达到总规模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在今年会超过8千亿美元,并于明年逼近一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今明两年的净发债额都将逼近 1.2 万亿美元。

面对美联储加息缩表,新兴市场可能再次面临风暴,中国央行如何应对?我们发现近期央行的一个大动作是,央行新增MLF抵押品范围,新增的担保品主要包括:一是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二是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三是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在扩大的品种中,我们看到了AA级以上的公司债等,恰好就是今年已经发生违约的那些企业的评级,这至少说明央行已经对此轮违约风险开始防范,许多分析人士称这是未雨绸缪。

6月6日,央行公开市场公告称,开展MLF操作4630亿元,对冲到期后MLF余额新增2035亿元,这显然是对MLF扩大担保品范围的一个实施,以前大家期望的用降准代替mlf的操作并未实现。

面对其他新兴经济纷纷加息以应对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中国央行的应对工具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尽管前期跟随美联储加息,但是后期加息幅度越来越小,不排除未来不加息的可能。

笔者认为,央行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停止加息,辅之以央行扩表对冲商业银行缩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扩大担保品范围就其实是央行进行扩表,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补给,以避免由于商业银行缩表,表外资产转表内形成的金融违约潮。

央行之所以可能选择不加息,原因是严格的资本管制弱化了资本流出风险,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强势也打消了利差扩大对汇率冲击的担忧。今年5月,美元持续上涨是汇市最主要的新闻,美元的走强,引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下跌。但并非所有的货币都在美元面前不堪一击,美元/在岸人民币5月仅有1.2%的涨幅。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企业债务和经济发展难以承受央行加息带来的融资成本的提高。

央行将在未来密切观察由于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资本流出压力和汇率的变化。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