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千亿国资陷衍生品对赌困局

作者:李春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8 23:53:00

摘要:千亿国资陷衍生品对赌困局

千亿国资陷衍生品对赌困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春喜 北京报道

    国际对冲基金和投行在中国设立的赌局,经过华尔街金融风暴后逐渐浮出水面。
    云南一家电网公司财务总监段先生最近有些焦头烂额,该公司正陷入一场华尔街传来的衍生品危机中,被华尔街金融风暴和创新金融衍生品击倒。截至目前,公司的一份欧元掉期利率协议已经亏损几千万元。据了解,商业银行向国内企业财务部门兜售的金融衍生品资金不少于上千亿,在这次华尔街金融风暴中遭遇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祸起衍生品交易总协议
    2007年,该公司与一家商业银行德宏州分行签订了一份衍生交易总协议。根据协议,该银行负责该公司的利率掉期、基差掉期、利率期权、外汇掉期等交易以及与这些交易类似的其他交易。
    这家银行为这家公司准备了一个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的方案。这个方案假设这家公司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的名义本金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1亿元人民币做两年期挂钩欧元利率掉期,2亿元人民币做3年期,2亿元人民币做5年期,贷款成本为6.93%,贷款利息按季支付。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市场上曾经最火爆的一种外汇利率掉期产品,对赌欧元30年利率低于两年期利率。
    “这笔业务实际上是把固定利率换成浮动利率,本身潜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专家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欧元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企业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把长期利率换成按季支付的短期利率可以获得一个利差收益,减少企业贷款的财务成本。”
    “这个利率掉期业务名为人民币业务,实际上是挂钩欧元利率掉期业务。”这位银行金融专家告诉记者,“这种产品创新是把华尔街的一些创新产品拿过来修改了一下。由于涉及到外汇,银行必然要拿到国际市场去对冲风险,实际上是国内企业和国际对冲基金对赌,商业银行坐收中间业务费用和差价。”
    欧元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情况在今年5月份终于打破了。由于通货膨胀直线上升,欧元区连续进行加息,短期利率直线上涨,甚至超过了长期利率,国内企业对赌欧元30年利率的掉期互换协议出现巨大的亏损。8月份,由于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波,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直线上升超过了长期利率,正常的规律打破了。
    “谁会意料到全球金融市场会发生这么大的危机,企业应该意识到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投资就有风险,美林这样专业的机构不也倒了吗?”银行外汇专家谭雅玲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都是衍生品惹的祸
    目前,处于焦点的双方保持沉默。记者致电这家银行德宏州分行时,一位姓杨的先生告诉记者,他无可奉告,这是双方的商业合作。段先生也说,双方正在进入最后的谈判阶段,力争协商解决这个事情。
    段先生说,这次事件可能影响到多年良好的银企关系,该行也不希望流失这样优质的客户,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下面分行能够解决的,需要总行出面解决,分行也在积极做工作。
    有争议的地方,是该银行当初上门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回避了风险提示。“欧洲一个重要的货币英镑利率出现过长达两年的倒挂现象,但推销者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只强调是稳定收益的产品,没有风险,即使出现倒挂也只有很短的时间,总体上还是赚的。”段先生说,“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种衍生产品,也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后来,我们发现收益只是欧元30年期的长期利率和两年期短期利率之间的息差,而赔付的却是整个利率。并且无法止损,违约赔付的金额也非常高,公司陷入两难的困局。”
金融全球化的财富博弈
    云南这家地方性的电力公司怎么会有结汇收入呢?北京一位金融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果这家公司有实际贷款,做利率掉期那倒也罢,很有可能根本没有贷款,实际上是虚拟贷款的卖空利率掉期的行为,如果加上保证金的杠杆交易,风险就很大,企业根本承受不起,这个亏损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金融市场就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很多衍生品也许银行自己的工作人员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可能银行卖之前已经有把握了,企业只是被蒙在鼓里。比较可笑的是这个衍生品本来是人民币掉期利率却以欧元结算,这就像我们买卖的是上交所的股票,却要盯着深交所的价格。”一位金融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商业银行为了自己的一点收入,让企业冒如此大的风险,如果它在国内企业之间做对冲,财富不会发生转移,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国际市场做对冲。这实际上让国内企业的风险暴露在国际市场,这些企业对金融衍生品一无所知,自己在与国际投行进行一场利率掉期的对赌,实际上是让中国的财富外流。”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母润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的操作并不熟悉,在国际金融大鳄面前,我们只是小学生,他们是知情者,我们却一无所知,即便是这些大鳄也没有逃脱市场的惩罚。所以,我要奉劝中国那些手握大量资金的企业和机构要看紧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轻易被别人骗走。”著名国际金融专家汪康懋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