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平安购深发展打开金融混业巨大空间

作者:官建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12 21:06:00

摘要:平安购深发展打开金融混业巨大空间

 

本报评论员 官建益

6月8日,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双双紧急停牌,市场传出中国平安将收购深发展的消息时,笔者并没有感到意外,按照全球金融发展的轨迹,混业经营是必然的趋势,中国的金融业在打破分业经营的坚冰后,终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尝试,而首吃螃蟹者,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股份制金融企业——中国平安和深发展。
   中国平安一直致力于金融控股集团的建设,打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是其追求的长期目标,特别是对于银行业务,平安心仪已久,虽然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改造成平安银行,但这只是一小步。由于当时对国内银行业的购并还存在较大的障碍,平安启动了海外并购计划。客观地说,擅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环境的平安,还是在海外并购中呛了水,对于富通集团的投资怎么说都是一个败笔。其实并不是平安无能,而是包括平安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还比较缺乏远航的素养,面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中国的金融机构显然是准备不足。中投的失手不能仅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我们选择在高位出击显然是不够成熟,而即使在底部区域捡漏的中铝,也被别人巧妙地赖掉了。因此说,中国平安对海外并购的暂时收手应该是件好事。
    但是,中国平安不会止步于银行业的扩张,它的目光转向了国内同城的深发展。深发展是一家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商业银行,由于其股权的特殊性,这家资质一直被人诟病的银行,却始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幸的是,这家银行在新桥投资入主后,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坏账率已经大幅下降,成为一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略显不足的是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5.23%,深发展自身存在扩大资本金的强烈需要。
    急需发展银行业务的中国平安和急需扩大资本充足率的深发展,有了一拍即合的条件,而同城又是其他投资机构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于是中国平安对深发展的并购就存在了极大的可能性。这样的并购并不是简单的金融并购,这和深发展此前传出的买家中海油、中移动、国开行的身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购并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的金融整合,而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的大幅上升,则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大动作。
    目前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银行总资产仅为1459.23亿元,深发展的一季度末总资产已达5218.79亿元,如果两项合并则达6678亿元,这已经超过了中国平安7500.67亿元剔除已有的平安银行后的资产数值,这标志着中国平安已经成为真正的金融控股集团;而在合并深发展的资产后,中国平安的总资产高达1.27万亿元,在已经上市的11家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金融机构中排名第八位。
    现在还很难说,中国平安在收购深发展以后,其银行业务能得到多大的加法效益,但是获得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行牌照、网络和客户资源却是无法用短期收益来评估的价值,银行网点增量在数倍以上,并将覆盖全国多数重点城市,这正是志在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中国平安所需要的银行业基础。至于外界对于购并深发展所需200亿元左右的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觉得其实不足为虑。当初平安准备200亿美元海外并购的时候,相信对资金的计算已是胸有成竹,对深发展投入200个亿,应该只是平安的第一步,下一步平安是把资金投向又一家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倒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的。
    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到平安和深发展身上,我们实在是有点局限了。看看中、工、建、交几大行的市场表现我们就能明白,当民营股份制金融企业开始动手的时候,这些大家伙也开始进一步的布局。当它们出手的时候,可能瞄准的是更大量级的金融整合,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大戏最终可能出自这些巨头之手。这些大银行手里已经有了基金,但是保险、券商将可能是这些巨头看中的下一步目标。中国的金融企业要走向国际,实现海外并购的话,不妨先在家中操练。已经进入世界最大市值银行行列的工行们,下一步的混业动作将打开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操作空间,目前的市场表现不过是一个前奏,大戏还在后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