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用低碳利器调结构防过热御通胀

作者:官建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7 22:13:00

摘要:我们提出比美国还高的减碳指标,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国际责任上,高层考虑得更多的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考虑的是利用环保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防止过热和通胀的国内现实问题。

 

本报评论员 官建益

   我们提出比美国还高的减碳指标,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国际责任上,高层考虑得更多的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考虑的是利用环保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防止过热和通胀的国内现实问题。
    我们在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落后了,但不能在第四次的环保浪潮中落伍。从长期看,如果我们能按照目前的路径走下去,中国经济的未来相当光明,历史给予我们很好的机遇,就看我们能否把握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人们最关注的明年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新决定,而此前的几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明年经济增长的抓手。
    大家比较习惯说明年要调结构、促内需,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通胀,因此提出要严防,在笔者看来,这是平行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没有理清事情的内在逻辑顺序,而且我们也非常喜欢用传统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比如一说通胀就是加息,一说过热就是提高贷款利息,缺乏一种整体解决的思路;还特别喜欢用行政命令来代替市场化模式,经常是怨声载道还不解决问题。在新一轮的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和传统的模式。
    笔者认为,调结构应该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来调,而防通胀主要是从源头上防,明年主要是要防止输入性通胀,而石油、铁矿石等进口物资的国际价格又与中国需求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防止中国经济的过高增长或者说经济过热,是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同时也是对于自身通胀的遏止,我们防通胀的思路要从单纯的货币思路扩展到利用产业调整进行整体治理上来。
    防经济过热是最近人们不曾提及的话题。在大家的意识中,今年虽然保八成功,但这是政府高投资带来的,明年怎么可能会出现高增长?今年的外贸是两位数的负增长,给GDP贡献的是负的2个百分点左右。明年的情况会是怎样?从全球经济的复苏情况看,虽然不是十分乐观,但是最恐慌的时期早已过去,在今年大幅度回落的外贸基数下,明年的外贸可能是人们完全没有意料到的高增长,这从广州秋交会远远好于春交会就能看出端倪,再从国际海运的波罗的海指数的大幅反弹也能看出全球经济的热度在提升,因此,估计明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可能是正的2个百分点还要多,如果消费再提升1个百分点,那GDP的增速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能是增长13%,这就有经济过热的忧虑了,煤电油运将出现全面紧张局面,这显然是高层不愿意看到的“大起”,也就是经济过热。
    笔者认为正好可以利用低碳经济的抓手解决过热和通胀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利用低碳指标促使过剩产业停产或者转产,基本停止这类项目的再开工。我们现在最大的过剩产业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于这些企业的限制如果仍然采用行政手段,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控,也会引发各种怨言。如果采用环保指标加以限制,则能得到全社会的拥护并带来环境的改善。因此高层在近期就强调要加强环境监管,明确提出“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
    不要小看了这样的措施,在全球制定相关的碳排放标准的背景下,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利器解决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能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多出的2.2亿吨钢铁就能被有效消化掉,就能降低其对GDP的贡献,更能降低银行的贷款,减少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同时可以降低对国外铁矿石的需求,而由于中国铁矿石需求的下降又可能降低全球铁矿石的价格,部分削减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与此类似的还有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大户,把这些行业的GDP份额降下去,减少对于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耗用,将大幅缓解基础价格的提升。
    同时由于我们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节能节水节电节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价、电价、气价、油价就没有大幅上升的空间,这些基础性价格没有大的上升空间,粮油又丰产,凭什么大幅涨价呢?通胀就会被很好地遏止。唯一上涨的资产价格也会在膨胀以后逐渐回归理性。如此一来,我们利用低碳经济的利器就解决了调结构的问题,结构调好了,经济过热也避免了,通胀压力也减轻了,这样的解决思路就是一个层层推进的立体思路,远比单纯的货币思路要好很多。
    当然,我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是希望能更立体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害怕通胀和过热,就采取加息的措施的话,就会引发国际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国际热钱又将催生国内更大的资产泡沫,而部分国际游资还会进入我们的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过热就会更严重,通胀也会加剧。而不加息,好像又和我们传统的思路想违背,各方面会认为货币政策部门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显然是货币政策两难的选择,在两难之中,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其他途径,环保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作用就更为明显。
    今年有10万亿新增信贷规模,明年是否会大幅回落?从中央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来看,明年的新增信贷不会出现大减的情况,那这些新增的信贷就应该积极投向民生需求方向,按照温总理提出的7大新兴产业方向布局,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取向还是个人的投资方向,都应该往这些新兴产业方向配置,而低碳经济应该是这些新兴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实际价值的行业。
    笔者已经提出,环保产业有可能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后的第四次浪潮。而即将在12月份召开的哥本哈根会仪可能成为这次浪潮的起爆点,中国总理将出席这一会议并提出超过人们预期的减碳指标。有识之士已经把这次会仪的重要性与二战结束时的雅尔塔会议相提并论,认为这次哥本哈根会议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和发展模式,未来经济的领头羊将在这些产业的领跑者中产生。可以佐证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汽车曾经将美国逼到了绝境,但是美国凭借以微软为代表的信息浪潮重塑了其世界经济领袖的形象。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低碳经济的意义,就不可能顺应全球的潮流,而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利用低碳经济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就能同时起到防过热和通胀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有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预计最快将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出台,而最新的报道说“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总投资将达到3.1万亿元,为“十一五”的两倍多,看来中央的思路是十分明确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提出比美国还高的减碳指标,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国际责任上,高层考虑得更多的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考虑的是利用环保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防止过热和通胀的国内现实问题。
    客观地说,环保产业不光是一个花钱的行业,更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当全国的火电厂、钢铁高炉都需要减碳脱硫的时候,那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是否有着爆炸性的机会?当环保汽车成为未来的主流的时候,主动往电动汽车方向发展的行业是不是拥有更大的机会?而在利用环保手段调结构,大量关闭高污染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企业以后,那些拥有很好环保处理的大型钢铁、水泥、电解铝企业是否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太阳能、风能尤其是核能,更会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无论是设备生产商还是材料供应商,都有大把的钞票可赚,而掌握这些清洁能源核心研发的企业则可能是未来的微软。如此分析下来,我们发现在环保问题上赚钱的决不仅仅是几个叫环保的企业,大量的企业都将在这一次环保大潮中获益。
    我们利用低碳经济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可以循序渐进,关停企业也应该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在9%-10%的水平上稳步健康地增长,而企业的环保发展也能逐步完成,新兴的环保产业也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尤其是市场需求的高速膨胀下快速成长。我们在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落后了,但不能在第四次的环保浪潮中落伍。从长期看,如果我们能按照目前的路径走下去,中国经济的未来相当光明,历史给予我们很好的机遇,就看我们能否把握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