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第四份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新冀望?

作者:黄日涵 张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2-25 22:23:00

摘要: 2014年,中美两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美在南海、能源环境、网络空间等问题上依然存在诸多的分歧。

第四份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新冀望?

■黄日涵 张华



    2014年,中美两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美在南海、能源环境、网络空间等问题上依然存在诸多的分歧。新年伊始,正当外界纷纷猜测中美关系走向之时,传出了奥巴马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于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消息。在当前国际地区格局发生重大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美关系到底会“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成为摆在两国精英面前的共同难题。人们开始关注此次习主席访美,中美是否会在30多年之后签署第四份联合公报?

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如何跨越

    近年来,国际格局和形势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美国影响力的相对下滑,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战略界的显学之一就是中美会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为此,美国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而中国则提出了和平发展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对外关系层面,中国面临同周边国家的陆上和海洋争端问题,而美国则需要应对中东变局和欧洲的纷争。在国内层面,中国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和协调发展,美国则需要持续振兴因金融危机而衰落的经济。

    在双边关系层面,中美关系也出现了新形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上,中美关系发展良好。一是领导人和各层级官员频繁互动。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4次会面,分别是2013年6月的“庄园会晤”、2013年9月在圣彼得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的会晤、2014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会晤和2014年11月的“瀛台对话”。两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各层级的交流更是络绎不绝。二是中美达成了多项共识。近年来,中美关系虽屡有波折,但是在气候变化、打击犯罪、全球治理等领域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11月,中美两国甚至达成历史性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三是中美在军事交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中美两军开展了70多项交流项目,甚至还包括联合演习和训练在内的活动。四是中美经济关系密切。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2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接近2万亿美元,中美经济关系已经实现深度的“利益捆绑”。

    但同时,两国关系发展也出现诸多新的问题。政治上,中美领导人虽然达成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但是双方对于彼此的诚意和努力都存有疑虑;中国一直担心美国的“围堵”,而美国则担心中国将美国赶出亚太。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美国不仅公开支持日本、菲律宾等国,还强化了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关系。中国则在很多问题上站在俄罗斯的一边,也强化了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在媒体的塑造下,东亚似乎正在进行以美日为一方和以中俄为另一方的较量。经济上,越来越少的人提及中美互补,而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成为中美经济关系的高频词汇。更重要的是,美国力推“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一方面强势介入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另一方面与中国参与的“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唱对台戏,争夺下一阶段地区贸易的规则制定权。

    总之,当前的中美关系发展至新的历史阶段,纷繁复杂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在此背景下,需要有新的纲领性政治文件来约束和规范。唯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殊途同归:

两国关系“再确认”

    达成第四份中美联合公报,是顺应国际和两国关系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两国专家学者多年来的呼吁,也应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站在历史高度、为两国关系顶层设计的抉择。公报不仅要规范确认当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和内涵,更要对今后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发展进行设计规划。

第一,中美两国都存在要求达成第四份联合公报的声音。美国退休官员和学者曾多次提出中美要发表第四份联合公报。2002年,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发表文章认为,美中关系第一阶段始于 1971 年基辛格访华,建立在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基础上;冷战结束后美中关系进入第二阶段,苏联威胁不复存在,贸易、人权、台湾、西藏、宗教自由等问题却日益突出;随着“9·11”恐怖袭击,美国和中国再次有了共同的战略敌手——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美中关系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因此,是时候谈判签署第四个联合公报了,以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根据新的现实更新双边关系。

2011年1月,美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纽约时报》撰文,主张中美应该缔结一份历史性的联合公报。曾任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的所罗门也称:“构成三个公报的基本要素已不存在,美国需要思考与中共交往的基础。”曾任职美国国安会的李侃如也探讨过建立第四份联合公报的可能性。

    在中国方面,也存在支持第四份联合公报的声音。2010年4月,《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相蓝欣称,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197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架构已经难以维护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后,也曾经传出中美发表第四份联合声明的消息。

    毫无疑问,中美学者关于建立第四份联合公报的目的动机不尽相同。美方主要是想用新的公报替代旧有的三项公报,其中不排除美国立场的后退;而中方学者则是想为旧有的三个联合公报补强,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再加上一道保险。双方都认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规范和约束台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毕竟这三个公报已经30年有余,国际格局、中美实力地位、双方关系的宽度和广度都已经同30年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需要有一份新的联合公报。

第二,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具有达成新公报的战略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还是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出访,还是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都展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外政策的新思想和新作为。在中美关系方面,习近平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进行了充实和丰富,成为当前中美关系共同的目标。如果能够在达成第四份公报问题上有所突破,必将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也将奠定习近平在发展中美关系上的历史地位。

奥巴马已经接近第二任期的末段,随着外界对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讨论增多,奥巴马终将落入“跛脚”的境地。此时,奥巴马需要强势作为,掌控对美国内政外交走向的主导权;在让美国人又爱又恨的中国问题上做点什么,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在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奥巴马最易留名的方面是在外交领域。通过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解冻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在中东的外交军事行动,奥巴马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政治资产。但是,在最为核心的中美关系方面,奥巴马基本上是没有可以留名历史的遗产。如果奥巴马能够正视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从历史的高度和对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前途出发,达成中美第四份联合公报,将是其一次难得的历史机会。

破局关键:

“超越”台湾问题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9年的《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被称为中美关系的三个联合公报,被视为中美关系的指导性文件,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石。在这三个联合公报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其中,美国在前两个公报中确认了所谓“一个中国”政策,在第三个公报中承诺“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此后,在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时,中国政府便不断拿三个联合公报要求美国政府。

当前,台湾问题虽然仍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但是其地位和角色明显“暗化”,不再是突出亟须解决的问题。2008年台湾的马英九上台执政以来,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签署了20余份协议,使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轨道。美国对此表示支持和肯定,在2009年和2011年的两份《中美联合声明》以及奥巴马政府各层级的涉华事务官员的讲话中,都有明确表示。正如外交部长王毅2013年9月访美时所言,“台湾问题处在可控状态之内”。

2014年以来,除却美国出现的“弃台论”不言,奥巴马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有所变化。2014年12月,美国通过新的对台军售案,向台湾出售不超过4艘的佩里级护卫舰。中国政府毫无疑问地对美国提出了抗议和反对。而与以往不同,此次军售案系由美国参众两院发动,以通过议案的方式要求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也就是说,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奥巴马仅仅是迫于美国国会的压力通过了对台军售案,因此罪魁祸首应是美国国会,而不是奥巴马政府。

2015年元旦,“台北驻美国经济文化代表处”在双橡园举行“升旗”仪式,并对部分人员进行授勋活动。事后,“代表处”将活动照片散发媒体,引起外界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其纠正错误做法。一度有舆论猜测,这是美国重新对华打“台湾牌”,利用台湾问题制衡中国大陆。但是,美国白宫、国务院等部门发言人一再表示,美国事前并不知情,并承诺其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美国在台协会”甚至向台湾当局提出了抗议。2008年以来,美台关系发展虽然也有分歧,但多是经贸性质的(如台湾开放美国牛肉进口问题),在政治问题上出现争执是不多见的。

但是,台湾问题并非无需在第四公报中着墨,而是需要大书特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美国政府再次确认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度,尤其是在2016年台湾“大选”即将来临之际。2013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外界普遍估计,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很有可能在2016年重新夺得政权。而一向被视为“理念性台独”的蔡英文,很难调整其“台独”立场。如果两岸关系发展再度出现波折,美国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对于美国售台武器、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等,也应作出明确和细致的要求。美国不断插手台湾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之前的三个联合公报原则性和架构性较强,在遣词造句和中英文法等方面给美国留下了空间。因此,第四公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尽可能地细化和明确化相关概念意涵,以防止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

虽然,要达成第四份联合公报并不容易,但是只要中美两国领导精英以全球和平发展与两国民众福祉为己任,谋求两国关系健康顺利向前发展,而不是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就一定能克服重重障碍,最终达成这一公报。

(作者为本报特约记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