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博弈2000点

作者:包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5-22 16:15:00

摘要:2000点一线长久以来被认为是A股的价值中枢。这里凝聚了太多的较量与博弈。

博弈2000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2000点一线长久以来被认为是A股的价值中枢。这里凝聚了太多的较量与博弈,密集的政策,频繁的护盘,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对这一底位给予了非常的关注。

  5月19日以前,尽管有新国九条落地给市场吃定心丸,但IPO作为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却始终让市场无法真正安下心来。监管层知道市场在恐惧什么,19日,证监会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工作,提出了11条具体规划。其中,在IPO发行方面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当前新股发行工作,稳定市场预期,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这一天上证综指一度跌破2000点,低至1996点。

  新股上市的节奏终于明了,每周三家的上市节奏也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力,被视为是“顺应民意”之举。市场也似乎颇为买账,5月21日,上证综指报收于2024点,涨幅达到0.84%。

2000点的5次博弈

  5月21日开盘,沪指在年内第5次跌破2000点。

  早在春节前的1月20日,大盘就冲破2000点下探1984点,3月12日更是创下去年6·25钱荒以来的低点1974点,没过几天,3月20日,沪指又以1993点收盘,尔后,随着密集的新股预披露开始,4月29日,大盘再次跌破2000点收于1997点。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并没有让沪指在2000点以下放任自流,每次都出台新的政策,令大盘每每探底后都能迎来像样的反弹。

  1月20日大盘探底后,22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提出要推进监管转型实现六个转变,当天沪指大涨2.16%。3月12日沪指创新低后,第二天,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又宣布证监会将构建综合回报体系,随后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发布、国务院六举措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证监会研究IPO供需平衡等利好连续发布,4月10日,沪指上摸2146点。4月29日以来,新国九条又成为拯救市场的有力武器,也被誉为是治本的政策,将大盘从2000点的危机关口再度拉回。21日一开盘,沪指瞬间失守2000点,10分钟后探底1991点,次新股、蓝宝石概念股、文教股等板块大幅走低,但局面很快再次扭转,白酒股、蓝宝石股很快又成为拉涨主力,最终报收于2024点。

  同样需要关注的还有股指期货持仓变化所显示的玄机,每次期指持仓的见顶都带来了大盘的见顶。数据显示,2013年2月8日,期指总持仓达到13.2万手,大盘后市下挫300点;2013年5月28日,总持仓再破13万手,沪指再次暴跌;2013年12月12日,总持仓连续2日维持13万手之上,随后大盘暴跌近10%;2014年4月8日,持仓量创新高为14万手,随后股指下跌至今。5月19日,期指四大合约收盘总持仓再度创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新高,达到151359手,沪指又再度跌破2000点。未来的市场走向格外值得留心关注。

  2000点附近的博弈今年以来特别频繁,可如果将目光放在更长一段时间会发现,从2012年年初至今,大盘已经在2000点一线徘徊了两年有余,并且已经3年没有冀望过3000点的曙光,至于6000点的辉煌大家更是久违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对记者指出,A股之所以在指数上没有起色,是因为资本市场积存的问题还没有改善。他分析称,原因有三,一是A股诞生不了苹果和谷歌这样伟大的科技公司,阿里和腾讯都选择境外上市,我们的A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朝阳企业;二是A股蓝筹股稳定器的作用并没有起到,投资者持有蓝筹股无法获得持续又稳定的收入;三是投资者从起点上就输给了融资者,二者地位的不对等一天不解决,市场就难见起色。“同样是2000点,现在比从前更困难的,是一批批个人投资者已经过劳而死,被洗劫一空的股民根本再无能力将大盘推上去,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行为再不停止,再好的政策作用也只能是短期的,而且作用越来越小。除了病危的人,谁要靠特效药活着?”

  不过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却认为,2000点作为底部应该是确定了的,且有牢固支撑。“A股蓝筹股已是史上最便宜,银行大面积破净,在香港买个银行股估值还要3倍,而在A股却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交易,难道还不该买吗?目前是社保、保险、外资和养老金入市的良机,也是实施中国版401K计划、大股东增持、回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的良机,减税的时间窗口也开启了。”他对记者表示。

IPO新政拨开迷雾

  2000点一直岌岌可危与市场对IPO预期的不明朗直接相关,截至5月20日,证监会已安排了22批共计365家IPO公司的预披露,虽然股指对于这种轰炸式的披露已经习惯,且明白预披露节奏不代表发行节奏,但巨大的存量所带来的抽血预期足以扫荡所有利好,毕竟年初几十家公司打包发行的经历仍让投资者心有余悸。

  而这次年内100家新股的计划显然远低于市场预期。在未来7个月大体均衡地发行100家公司,意味着每周发行的新股只有3-4家。从融资额上来看,未来的融资总规模可能也会相应缩减至1000亿到2000 亿元,总体低于之前大家的预期,监管层呵护市场的意图已经不言而喻。除此之外,19日肖钢还提出了十一项具体工作,市场普遍预期与之相关的政策有望在年底前落地。

  “证监会这次公布新股发行的计划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做到了工作透明化,也第一次给予了投资者预期,起码大家知道了未来半年要发多少。以前监管层的作风是随行就市,股市高峰时新股发的速度就快,低谷时又可以一年半一股不发。当年6124点时,5·30都压不住,因为新股不够尚福林主席还曾经向国资委要量,最后是搬出了航母中石油才压了下来。但对于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市场的预期却是不透明的。而现在,监管层转变了工作作风,市场的信心很快就得到恢复,才有21日的大涨。”李大霄对记者表示。

  但IPO预期明朗了是否就意味着大盘可以转危为安了呢?

  事实上,随着预披露成为常态和监管层的频繁表态,市场对于IPO资金的需求量不会太过井喷的预期已经存在,并且对于5月新股发行重启的消息也已基本消化,但沪指并没有见到太多起色。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在最初券商预测年内发行新股的家数时,很多给出了200-300家的预测,即便后来有所减少,也多为150家左右,可这样的预期也没有带给市场更剧烈的调整。

  随着在2000点调整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券商倾向于认为IPO已不是影响大盘方向的唯一关键因素。

  中信证券的毛长青就认为,从历史来看,IPO 对市场的资金需求往往与股指同步,更多是市场表现的结果而非原因,证监会稳定市场预期有助于降低风险溢价,但是一方面效果是短暂的,另一方面可能难以抵消经济下行对于风险溢价的上行推动。中期来看,市场的风险溢价更多反映的是经济的运行趋势,通过稳市场政策可能很难逆转风险溢价的运行方向,市场可能延续弱势运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