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重组收益混淆真实业绩 ST概念熊市失宠

作者:包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9-13 15:12:00

摘要:重组收益混淆真实业绩 ST概念熊市失宠

    相对于对会计准则本身的争论,财务专家夏草提出了他更深层的想法,“市场对重组题材的炒作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修订的不仅仅是会计准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市规则的问题”。

    9月10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8年CFO论坛上透露,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一年来暴露的问题,财政部近期将出台《2号解释》,少数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等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将得到遏制。
    当日,ST类上市公司应声大跌,有超过50家陷入跌停。
ST板块持续下跌
    事实上,ST板块的跌势已延续多日。从9月5日至今,ST板块的累计跌幅已达到7.69%。
    10日,ST类公司中有44家公告提示股票交易异常,连续3个交易日触及5%的跌停。此外,还有27家公司跌幅超过4%,不少股票已沦为1元股。
    “大跌很正常。对于不少ST公司来说,3年退市期限马上就要到来,可依然重组无望。如果遏制他们的利润操纵,将使他们的扭亏更加难以实现,无异于封住了他们的命门。相信接下来,这轮大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并购专家迟志新告诉记者。
    迟志新同时强调,长期以来,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成本不高但见效奇快的手段,从而使企业不愿意从根本上对公司治理进行改善,仅仅靠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重组类公司的某些弊病并不对症。相信新的财务政策将结束这一时代,同时也能有效地制约那些在二级市场上借重组之名行炒作之实的机构。
退市制度何时起效
    数据显示,2007年沪市842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共有150家披露了债务重组的数据,可其中只有不到1/3的企业亏损,2/3以上的公司都获得了重组收益,其中收益绝对数前10位的公司全部为ST公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1家,它们中间包括利用新准则成功实现业绩变脸的*ST宝硕,今年首家恢复上市的ST中福,和创造两市每股收益最高值的公司ST长控。
    刘玉廷在CFO论坛上指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方式主要包括:违规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通过关联方豁免债务,达到扭亏为盈、避免停牌或被特别处理的目的;通过捐赠向上市公司直接输送利润等。
    “去年甚至有上市公司直接以大股东注入现金的方式,使亏损上市公司直接盈利。这种手法对上市公司的质地有什么改善?而且现金被ST公司拿到可能直接就拿去还债,不太可能在未来持续产生现金流。”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周忠惠表示。
    “ST公司的关联方对它的营救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公司向大股东销售商品的盈利也可以计入它的损益,出售的资产同样要计入。还有有地方背景的ST公司,享受的各种隐蔽的利益输送都是防不胜防的。”迟志新告诉记者。
    “有债务重组这条捷径,你觉得会有公司退市吗?退市机制能起到应有的约束力吗?”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提出了他的质疑。
    目前,证监会和财政部在此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在制定中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将对债务重组做出新的补充规定。
    相对于对会计准则本身的争论,财务专家夏草提出了他更深层的想法,“市场对重组题材的炒作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修订的不仅仅是会计准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市规则的问题”。
    他认为,如果只修改会计准则,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这其实是在走回头路,且有损新会计准则的权威性。证监会应坚决遏制报表重组行为,让大部分暂停上市的公司退市才是根本之道。
牛市宠儿熊市弃儿
    一直以来,重组都被视为资本市场的永恒题材,是机构跟投资者眼中的“资金避风港”。“特别是在牛市,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像它那样,对公司业绩的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今年,这一题材也开始走向衰退了。”迟志新表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87家ST公司以公告等形式预告了前三季度业绩。其中,3家预增、18家扭亏、4家预减、49家续亏、10家首亏。此外,还有3家公司不能确定前三季度的业绩状况。
    七成的预亏不容乐观。而即使在预增和扭亏的公司中,大多也不是靠主业翻身。ST东盛、ST天华、ST贤成以及ST兰宝4家公司之所以未亏,均是由于其在资产出售、资产重组以及债务重组等方面获得了巨额收益。其中,*ST兰宝预计,公司今年1月至9月将实现净利润1.2亿元至1.3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30%以上。原因则在于*ST兰宝上半年新增了债务重组和不需支付款项利得两部分收益,虽然公司目前处于全面停产状态,相关债务重组收益仍将助其实现扭亏。
    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失败个案开始显著增多,先有宏达股份,后有豫能控股、珠江控股,这些重组失败的上市公司都是因为长期停牌,最后却发出公告表示“重组失败”,从而引发复牌后连续暴跌。
    “当大家都看到这个机会时,已经没有机会了。”万联证券研究员黄穗龙表示,在牛市中,未股改个股因为其基本面发生变化的利好,复牌都会出现连续涨停,因此受欢迎,但目前市场不稳定,停牌的个股复牌后首先是补跌。即使有资金炒作,在目前低迷的市场,其效应也缩小,因此目前未股改个股并不吸引投资者眼球,戴“S”帽的个股在熊市中已经开始“失宠”。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