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阶段性繁荣或已到来

作者:杨国英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09 21:43:54

摘要:阶段性繁荣或已到来

杨国英

   在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元错位发行制度无解之下,跌宕下行已持续4年之久的全球经济,自2012年以来,似乎迎来了可能极为短暂的阶段性繁荣,在一个季度不到的时间内,全球各大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几乎全部轮番上涨。
    对于中国的A股市场而言,2012年可谓是巨龙抬头,截至3月8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价)已从2298.75点大幅升至2635.79点,涨幅高达14.7%——不要急于将此完全归功于“郭树清新政”,对于已经严重钝感的A股市场而言,处于规划阶段的“政策利好”,虽可令人舒心但却难以使人兴奋。
    事实上,与A股市场所谓新政带来的可能性利好相比,全球经济阶段性繁荣的可能到来,显然是更为结构性的因素。盘点全球股市2012年以来(截至3月8日)的表现,新兴国家的涨幅几乎与A股相似,其中印度SENSEX指数上涨了10.5%、巴西BVSP指数涨幅为15.7%。发达国家股市亦一反去年下半年的震荡下行走势,呈一路上扬趋势,其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幅高达12.1%、道琼工业指数上升近4.1%、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逾2.8%,而日经指数更是涨幅高达14.1%。
    全球经济阶段性的繁荣可能性到来,还可以通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进行佐证。截至3月8日,美原油指数(收盘价)上涨逾4.8%、伦铜指数上涨逾8.1%、美豆指数上涨逾7.9%,而日胶指数涨幅更是高达23.6%。
    孤立地分析全球性股市的转好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自然会有诸多不同的解读。但是,如果对之进行全局性的探究,则主要体现在美国经济的持续转好以及欧债危机的探底回升。在此基础上,近4年来全球大幅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会通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从而导致全球经济阶段性繁荣的到来。
    众所周知,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缓冲危机对实体经济过大的冲击,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一度成为全球各国的圭臬,大规模的货币扩张运动亦因此全面启动。在近4年的时间内,美国通过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其广义货币供应量已从7.8万亿美元升至近10万亿美元,欧元区和日本的广义货币量增幅则均在10%左右,而同期新兴国家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则更是增幅惊人,印度增幅高达50%以上,而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则由2008年末的47.5万亿元增至2011年末的85.16万亿元,增幅更是高达80%。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十大经济体(欧元区德、法、意三国除外)的七大经济体,4年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合计增加已逾11万亿美元,4年间增幅高达60%左右。
    全球货币供应量的集体性扩张,之所以没有在过去4年迅速见效,主要源自于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欧债危机的陆续引爆,从而造成货币真实流通速度的大幅下降。以美国为例,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债务违约率上升、更严格的金融监管标准、银行业的普遍惜贷,以及基于前景不明实业界不愿增加投资,大规模的“货币创造”因而不能有效转变为“信用创造”,货币流通速度亦因此大幅下降。而欧元区虽然也相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是在欧债危机持续的阻击之下,“货币创造”同样未能有效转变为“信用创造”,从而无力扭转欧元区整体经济的下行趋势。
    必须说,全球经济能否迎来阶段性繁荣,其钥匙仍然握在美国和欧元区等发达国家的手中,而这把钥匙能否打开全球经济阶段性繁荣的局面,则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能否进入持续转好通道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能否探底回升。从理论上看,只要这两大前提具备,之前全球大幅扩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会导致真实“信用创造”的增加,继而加快真实货币流通速度,最终引发全球经济阶段性的繁荣,同时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包括股票、不动产和大宗商品)的新一轮上涨。
    事实上,全球经济阶段性繁荣局面的打开,自去年底即陆续显现,截至目前:美国制造业指数已连续6个月保持上升势头,且产出和订单呈双增长态势,与此同时,2月23日美国劳工部亦宣布,其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已降至35.1万人,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低。而欧债危机事实层面的探底应为去年11月,其后虽然希腊债务仍然纷扰不休以及标普仍在下调欧元区相关国家信用等级,但是在“财政统一”这一核心议题已经取得相对共识时,这些已经不再成为欧债危机的致命变量,而仅是需要时间进行讨价还价的次要因素,对此最为理性层面的认知是,近三个月以来,意大利、西班牙的半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降幅高达50%左右。
    在美国经济已然进入上升通道,且欧债危机呈现探底回升势头时,此前遭受过度抑制的货币扩张,必然会陆续转变为信用扩张,从而近4年来全球集体性大幅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亦必然会在货币有效流通速度提升的情况下,迅速推动全球经济进入阶段性繁荣。
    当然,这样的繁荣仅是阶段性的,其可能延续的时间亦仅有1—2年。因为,在全球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以及错位的美元发行制度尚未有效解决之下,这样的繁荣不可能持续太久。而在这样的阶段性繁荣之后,亦有可能迎来更为严重的全球性萧条——必须记住,贯穿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开始到解决持续时间长达12年(1929年—1941年)之久,而其间全球经济亦曾有过类似的阶段性繁荣。(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