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扶贫还是开放,这是个问题

作者:傅蔚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28 20:32:01

摘要:扶贫还是开放,这是个问题

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每年的这个时候,春运总是让公众喋喋不休的一个话题,今年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春运并不是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力不够,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区域经济不平衡也是产生春运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中国目前的经济版图上,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等地的经济规模和经济表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劳动力在本地得不到就业机会时,向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就是一个自然不过的选择。
    当然,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也有不少弊病。由于劳动力都集中在春节时期迁移,这会对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化解春运压力?不少专家提出要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如果各个区域的经济板块表现都差不多,那么劳动力市场上也就不会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是不少专家的意见,也是中央政府的努力方向——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2003年开始的振兴东北和2004年的中部崛起,莫不是为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这一目标而努力。
    但是近十余年的努力,结果如何呢?尽管中央政府在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了巨资,但是劳动力往东部地区转移的现象却没有得到遏制。据维基百科的数据表明,2000年春运总客运人数为16.16亿,那么2012年的数据是多少?根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今年春运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2012年春运客流总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尽管这里面的客流也包含了学生和旅游客流,但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探亲还是占绝大部分。
    为什么国家的巨额投资并不能够遏制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政府的巨额投资大都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以西部大开发为例,该战略主要由四项工程组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青藏铁路”,但是这些工程对于增加当地的就业并不能够贡献多少。而且,我们可以预见,凡是政府投资的大都是这种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于解决就业并无多大帮助,而且这种倾向在今后应该是看不到有改变的趋势,但是巨额投资之后能给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多少益处,恐怕不容乐观。当然,也就不会有多少就业的增长。
    此外,经济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那些从中央财政转移中拿到越多钱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越慢。根据华中科技大学范子英教授在《粘纸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一种解释》一文中所指出的,始自1999年的地区性发展战略——即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内陆地区,但是这种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来拉平的效果却很堪忧,这种转移支付除了导致落后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以外,其它的效果是乏善可陈。他们的结论表明,每一个单位的转移支付会使得政府支出水平上升0.6—1.3个单位,而相同的GDP或者居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仅为0.1—0.2;同样,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万元,会使得每万人的机关人数增加62人,而本地财政收入相同增幅所带来的效应仅为0.037人。
    如果以上两个解释成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很自然了: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不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甚至加剧了不平衡现象,它唯一的后果就是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
    甚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伪命题。在任何国家,由于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尽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以美国为例,2010年加州的GDP为美国的13.34%,而其人口也为美国的12%。换句话说,其GDP总量和人口总量总是成正相关。其实,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美国,日本也是一样,东京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均占日本的30%左右。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方子可能开错了。目前以地区为扶贫对象的扶贫措施,唯一的结果就是让贫困地区的政府富起来,但是政府的富裕却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无关,甚至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地政府纷纷要抢“贫困县”的帽子,一旦这个帽子在手,那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官员有着更多的资源支配权。
    那么,贫困地区的人是如何脱贫?很多经济学家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而在人力资本的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这也意味着相对于政府投入的扶贫措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摆脱贫困的贡献最大。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政府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越来越多的同时,而跨地区转移的劳动力规模却越来越庞大。
    春运就是劳动力跨地域流动的产物。由于市场化的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只要存在着地区差异,那么这种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就会继续下去。在绝大多数国家,劳动力一旦迁出,就不会很简单回流,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却无法在就业地扎下根来生活。
    如何化解这个难题?或许,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放开户籍,让劳动力自由选择其居住地,这样既可以省却外来务工者来回奔波的费用,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扶贫经费。但是,我们决定这么做了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