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无声世界”的她,有能力领着公司一线员工最高的工资|江苏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作者:王海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29 17:00:28

摘要:“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不过随着公司残疾人员工越来越多,得到了县残联的表扬,我才意识到创业带来的社会责任,也为地方经济做了点微末贡献。”苏黎迪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振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无声世界”的她,有能力领着公司一线员工最高的工资|江苏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残疾人员工在装配茶杯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王海平 沛县、南京摄影报道

在苏黎迪电子科技公司,小孟是她同事们眼中的“开心果、机灵鬼”。

这不,3月下旬的一天,当记者刚进门坐下,小孟就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客人与老板的“交流”,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她转身就将一张面纸折叠,夹在了会议室的门缝里,这让不太紧凑的大门关紧。生产车间机器转动带来的些许噪声被隔绝在门外。

“这个小姑娘特别机灵,她的‘眼力见’比很多健全人都高,难怪她能领到公司最高的工资。”苏黎迪电子科技公司所在地的江苏沛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朱刚一边点头向小孟竖起大拇指,一边对《华夏时报》记者赞叹道。

因为产能扩充,预计还有1个月,新搬家的苏黎迪公司将完成全部装修,同步为残疾人员工打造的无障碍环境也将建成。

“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不过随着公司残疾人员工越来越多,得到了县残联的表扬,我才意识到创业带来的社会责任,也为地方经济做了点微末贡献。”苏黎迪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振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到目前为止,苏黎迪公司雇用了残疾人员工42名,并在2024年第一季度一举获得了由中国残联评选的2023年度“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的国家级荣誉。

短板反成岗位优势

实事求是,如同王振华所说,雇佣残疾人员工并不是他的自我觉悟有多高,而是源自创业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共同作用。

2011年,在上海、苏州国内某知名高科技企业集团从事研发工作已有10年经验的王振华,因家乡的招商引资活动,决定返回老家沛县开展自主创业。他在县开发区租用了一个小车间,专门生产各类电子产品的配件——扬声器。

由于产品有创新有技术含量,市场很快打开,加之利用沛县开发区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优势主动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王振华的订单源源不断。

随着产能的提升和生产线、员工的增加,王振华在当地开发区管委会的协助下,不仅搬进了新工厂,研发也在不断升级。

也就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在高科技因素不断注入的关键时间节点,一道特殊的工序让王振华颇为着急。

“这是新产品最为关键的一个生产步骤,不仅需要操作工心灵手巧,还要能克服暴露在超声波工作环境中可能带来的影响。”王振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按照原先的设计,这名操作工人,需要在工作中带上专用的防护耳机,以起到抵挡超声波的作用。这对操作工和用人制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王振华亲自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了多名工人,试验下来均不成功:要么是“巧手”程度与工艺的要求还有距离,导致良品率极低;要么就是担心“超声波”带来的影响。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曾在开发区管委会履职过的朱刚,凑巧在一次常规的“政企对接”活动中获知了这一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于是主动推荐了小孟。

“说起来小孟还是我老家隔壁村的,小时候因为高烧不退导致了失聪,但人却很机灵。”朱刚回忆说。县城范围有限,对于全县有劳动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县残联已“一人一册”登记到位。

仅仅一天的培训,小孟就快速掌握了操作技巧,完全胜任了这个“一般健全人”都无法适应的岗位。最为关键的是,她的听障反而成为上岗的优势。

“所谓老天关了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沛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友余颇为感叹。

在和《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小孟在纸上这样写:“同事们相处很好,电子(产品)都不难做,简单学就会了。”患有听障的小孟的同事小毕,透过县残联的手语志愿者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江苏省里有部门来人突击调研,就是小孟全程用手语讲解的。”据介绍,小孟目前是公司工资最多的一线员工。

1.jpg

听障员工小孟用笔写字进行互动交流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苏黎迪公司现在已有42名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23名,听障16名,智力障碍3名)员工在岗上班,“自入职以来就没有人跳槽过,他们是最为稳定的员工群体。”王振华说,只要视力正常、手能正常工作的残疾人都可以来上班。不仅如此,公司还配备了一条专供残疾人母亲上班的“妈妈生产线”,将接送下一代上学与常规上班的时间错开,采用更加灵活就业时间。

2023年,苏黎迪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2500万元。

县域助残探索被中国残联关注

因地处江苏经济优势不明显的北部,尽管沛县经济总量已过千亿,但由于残疾人的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残疾人就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相对来说,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也更需要当地残联努力推动解决,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质量。

简言之,因与省、市层级不同,县域的助残工作,更加需要当地残联主动积极对接供需双方。事实上,从实践出发,基层残联的工作也有着诸多闪光点。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沛县残联的诸多工作如省残运会等获得了省、市残联的表彰,其参与倡导的“百镇千店万户”助残联盟的做法,更曾获得过中国残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注意总结,办好实事。

该批示指出:研究室要注意沛县这样的基层服务创新实践,连续跟踪、及时总结,推动真正实现由点成面,能够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宣文部要注意发掘总结徐州和沛县这样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做法,把小事办实,把大事办好,把难事办成,让更多残疾人受益。

从县城出发大约20分钟车程,《华夏时报》记者就来到了沛县张寨镇于楼残疾人之家,这里常年工作的残疾人多达60人,他们统一服饰,从事着安装茶杯盖、缠绕铜线线圈等简单基础计件获得薪酬的工作,除了每天的免费午餐和补贴外,通过劳动,每月可获得500元—2000元左右的工资。

2.jpg

这也是江苏重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中南北挂钩的典型支持项目,与当地的“招商引资”挂钩。于楼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王锋告诉记者,经残疾人做好的产品,达到一定的数量,即可分别装箱发货到江阴、太仓的工厂。

“我们这里有好些个智力残疾的员工,尽管他们负责简单的打包工作,但也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王锋介绍,通过多年来的坚持劳动,智障人士的劳动率也在不断提升,订单完成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离开于楼残疾人之家约10分钟车程,记者又来到了占地超百亩的沛县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这里将康复、就业培训、特教等诸多助残服务功能集中在一起,便于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

“县党政主要领导对残联等民生领域工作高度重视,近3年来累计投资了约3亿元用于建设综合基地的征迁和建设,2024年更是在财力紧张的形势下,专门拨付8000余万元予以支持,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投入使用。”朱刚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这是目前江苏县域中规模最大的助残综合服务基地。

4.jpg

沛县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一角

此外,得益于县政府在助残领域的持续投入,沛县残联统一为所有的在岗残疾人员工购买了意外保险,因此企业投资人只需要购买工伤险,在确保残疾人员工权益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