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笨蛋,重要的是思潮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15 20:01:00

摘要:笨蛋,重要的是思潮

 

    1936年,凯恩斯在《通论》结尾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从此,再也没有凯恩斯一样的有思想力的经济学大师。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36年以后的经济史,要么是凯恩斯的,要么是反凯恩斯的,没有其他。
    上周末,中国国务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揽子推出十项拉抬内需措施,宏观政策也重新定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10年底要拉动投资4万亿。
    而去年此时,通胀压力还步步紧逼,货币政策温和转向从紧;今年雪灾之际,《华夏时报》首次提出从紧货币已无必要;今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将“双防目标”改为“一保一控”;到了9月底10月初,美国金融风暴升级,全球经济衰退,国内投资情绪骤冷。在此趋势形成之初,不果断推出财政刺激,难以扭转危局。
    事实表明,在出现标准的“凯恩斯式”危机时,中国的应对之道也是标准的“凯恩斯式”的:当民间投资的“动物精神”突然消退之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但也是不充分的,保证总需求的只能是政府支出。此时的政府支出不仅能稳住总需求,也是拉动民间投资回暖的兴奋剂。
    信用和信心都重要,但凯恩斯相信信心更重要,没有信心,就会有“流动性陷阱”,再多货币也没用;而温家宝总理在对美国人“喊话”时,说得也是“信心比货币、黄金还重要”。
    要挽回信心,非兴奋剂不可。本周,温总理又指出了“十条措施”的意义,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这又是标准的“凯恩斯式”的,一切都如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样。而早在3周以前,《华夏时报》的封面文章就最先提出了“中国经济新政:刺激经济08拷贝98”的概念。
    能有领先的判断,是因为抓住了中国式宏观调控背后的主流思潮:在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国家,更实用的凯恩斯式“反周期”调控是必然的选择。
    准确讲,中国的宏调是实用主义的,这种实用主义和凯恩斯的哲学不谋而合,在凯恩斯那里,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条,是一种思想工具,一种帮助其拥有者得出正确结论的思考工具”。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实用主义,一切都追求理想主义,就没有今天。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曾这样分析:中国避免了犯下一个本来很容易犯下且后果严重的错误,就是简单地拿新获得的关于世界其他地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理论知识,不做调整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经济之中,相反,中国所做的是将理论和国际案例研究中得出的教训结合在一起。
    斯宾塞的分析抓住了要害,但也并非意味着中国经济政策的每一步都那么到位,因为实用主义的过程本身存在着一个试错的成分,尤其在中国的外部环境里主流思潮还是“一味防通胀”的货币主义的时候。
    在西方目前的思潮中,凯恩斯并不是主流,主流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甚至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加上货币主义者。他们相信市场,不相信政府;他们承认市场可能犯错,但是更担心政府犯错。
    可是实用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市场和政府都会犯错,如果死抱着钟摆的一端不放,当钟摆远远偏到另一端时,我们就会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我们都已承认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错误,就不能再等待着市场自己扭转,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待,因为“从长期来讲,我们都死了”。
    其实每一种思潮的流行,都是因为针对了当时最重要的问题。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解释了那个年代的大萧条;货币主义的兴起,是因为解释了另一个时代的恶性通货膨胀。
    问题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一样,不能主次不分,死守一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才是宏观调控的艺术。去年通胀是个大问题,国内就是货币主义思潮当道;今年GDP是个大问题,就是凯恩斯主义当道。
    这个转变过程,思考了大半年,花费了一整年。如果可以更早意识到“我们都是思潮的俘虏”,更加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转变的过程会更快、更有效,也就会少犯一些可能的矫枉过正的错误。
    当年美国的克林顿喊出,“笨蛋,重要的是经济”,其实,更重要的是思潮,左右经济政策的是背后的思潮。我们都是思潮的俘虏,当我们给自己贴上“凯恩斯主义者“或”货币主义者”的标签时,危险就隐藏其间。凯恩斯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吗,也许不是。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