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耀:“善经济”时代来临,慈善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聚焦2024(第四届)华夏公益论坛
王振耀认为,中国慈善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持续的创新探索和积极的财政争取,才能推动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呼吁全体公益人士携手共进,共同拓展商业文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慈善事业。

华夏时报社社长冯慧君:科技向善,助力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2024(第四届)华夏公益论坛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时表示,公益应该成为现代美好社会的引导力量,在这条道路上涌现出的典范人物和机构、企业,理应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赞许,理应给予荣誉的加冕。为此,本届公益论坛设置了年度华夏公益荣誉以及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荣誉的发布。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中国公益无障碍,融合奋进向未来|聚焦2024(第四届)华夏公益论坛
吕世明称,中国公益的法治进程日益加快,迎来公益法治的明媚蓝天;中国公益的文化特质充分彰显,感悟公益自信的温暖情怀;中国公益的人道素养尽情诠释,滋润着公益传承的赓续久远;中国公益的强大能量蓬勃释放,沐浴着公益阳光的普惠光照。

聚集公益力量,共绘老龄社会幸福新图景|2024中国经济年报
“在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公益慈善助力养老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我们可以看到,2024这一年,老龄公益事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坚韧发展期,逆流而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兼养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绯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总结道。
“做公益,理想重要还是现实重要?”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重磅来袭
如果公益人仅凭理想过活,现实能允许其支撑多久? 如果公益人都选择远离和放弃,中国公益事业还有未来吗? 当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成为公益人选择的痛苦掣肘,生存,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金融向善助推公益事业发展,北京助残公益案例征集启动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中国银河证券星善计划负责人盖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可持续商业”浪潮已至!企业参与ESG与社会价值创新成关键行动
马蔚华认为,实现ESG理念要通过可持续商业的形式,可持续商业的内涵是改善利益相关方的不平等关系,在收益模式中采取公平的选择,而推动可持续商业,必须按市场化原则去配置资源——因此,建立可持续的商业生态非常重要,他强调,“生态的意义在于政府监管、资金支持、能力建设、信息披露、标准制定、评价和咨询”。

公益赋能乡村儿童数字素养,联想基金会“小数苗”计划首期获选项目正式发布
“人类社会真正的力量来自协作。数字化时代也给了人类协作更大的可能。协作能力最基础的体现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和对别人的想法做简单的转发、评论和点赞。”刘晓林指出,在“协作”层面,31个项目中,有19个项目涉及相关内容。再进一步,有13个项目涉及利用数字工具,让孩子们进行线上的内外部交流。

你的支持,让公益更有力量!“2024年度华夏公益荣誉”正式开启
初心不改,我们期待通过华夏公益荣誉评选,对过去一年中于公益事业有奉献的人物、基金会、项目、企业以及那闪耀的点点公益星光进行表彰,予以看见,以此鼓舞更多人关注公益,带动更多力量投身我国公益慈善事业。

爱及生灵,共护生态!它基金汇聚“爱它”力量
“万物有灵,潜力无限。工作犬并没有‘高狗一等’,流浪动物的结局从来都不应‘被注定’,更不该只有流浪这一条‘死胡同’。我们期盼着真正有一天,生命不再被人扣上‘高低贵贱’的帽子,期盼着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获得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希望‘小流浪们’也可以拥有更多的‘狗生选择’。这一切,仍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