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2022年能否靠超预期举措来扭转“预期转弱”
总之,供给冲击更多是由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属于短期因素,今后随着疫情的好转,自然会改观。但预期转弱是内在原因,除了通过政策来改变预期外,还可以深入分析哪些预期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哪些预期将有利于促进投资,哪些预期有利于增强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心,有利于构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大底。

华夏时评:政策发力靠前,稳中求进可期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如何破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基本面不改,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
2016-2020年间全球在碳中和领域的年平均投资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2030年年均投资规模需逐步升至5万亿美元;近年来能源相关的资本开支在全球GDP中占比约为2.5%,2030年将逐步升至4.5%,将对全球资本开支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2019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约为22万亿美元)。

华夏时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积极稳妥保证增长
我们相信,对2022年的经济形势,市场将会持有更为乐观务实的预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而市场的积极回应,将会是稳定明年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坚实基础。

创新至善 赋能腾飞
阅读《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一书之后,印象颇深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航空都市借助机场“点到点”的航线连接效率与开放水平,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22年十大经济政策看点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政治局会议强调凸显“稳”的基调并不多见,十大经济政策看点值得关注。

华夏时评:整治滥用市场地位,保护中小企业主体
在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主体,就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方方面面,更多更到位的帮扶措施,越细致越好,越能落到实处越好。

华夏时评:养老新举措需下大力气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则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的举措。

货币政策仍需坚持“以我为主”
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全球疫情肆虐下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来看,四季度及明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