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评:养老新举措需下大力气落实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今年10月13日,重阳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则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的举措。
可喜之处在于,《意见》提出了大量“干货”,不遗余力地谋划了很多新亮点,尤其是明确提出了“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的工作原则。
要让《意见》提出来的一揽子新思路新举措,落到实处,急需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在政策扶持上要向养老工作倾斜,在资源整合上也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营造出一种全社会围绕养老共下一盘棋的大格局。
综合《意见》的内容,被社会关注的亮点有很多:
比如,明确了要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比如,明确了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比如,要求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县(市、区、旗)应整合现有资源,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再比如,要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尤其值得关注的亮点是,《意见》提出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如此多的亮点,其实,同时也是养老工作的难点。养老还需要投入“真金白银”。
例如,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老年设施的供给,要求各地要制定出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这些恐怕是今后房地产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或者说新机遇。
再例如,《意见》中被大家热烈讨论的“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等内容,到底要如何细化,如何落地,应该也是需要下功夫和大力气落实的重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