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1年期LPR缘何少降?
当前影响居民购房信心的更重要因素在于“保交楼”政策如何落地,央视新闻8月19日报道,住建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近日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或将与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形成合力。

一部近期热播的电影,让很久没有哭过的我们忍不住潸然泪下
正如莫三妹的父亲临终前说的:“人一辈子,除了生死,并无大事。”“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有翻到最后一页的那一天。”

宏观经济管理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社交方式、支付方式、生产方式,乃至认知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这些改变必然引发经济运行无论在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出现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或者“反常”现象,对建立在工业经济体系基础之上的主流国民经济分析范式形成冲击。

华夏时评:宏观调控超预期,经济势起不可落
投资、消费和外贸,稳经济,一个都不能少;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每一个都要发挥功效;国企、民企、外企和合资企业,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如此综合发力,势要起就不会落,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障基本民生,就不成问题。

“市场经济”之我见
从狭义上讲,“市场经济”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手段,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是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从广义上讲,“市场经济”又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或手段,而是一种经济制度,是使市场供求能自由调节产需的运行方式得以实现的经济制度。

7月经济数据:经济复苏步伐有所放缓
消费方面,由于6月份季末冲量存在一定透支效应,社零增速小幅回落至2.7%。投资方面,地产较弱、基建韧性,高技术制造业维持较高景气度。大类资产配置方面,预计A股行情将表现为结构化特征,看好以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为代表的出行消费链。

稳增长仍需蓄力
我们认为,前期各类稳增长政策的陆续部署、落地和见效,决定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没有改变;而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提振、房地产投资的企稳回升、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牵连效应,或是决定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弹性的最重要变量。

华夏时评:央行调控底气,来自中国经济实力
一份货币报告,从金融市场运行,到宏观经济分析,再到货币政策趋势,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两句话,一句话,不为短期稳增长而将房地产再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还有一句话,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

国改三年行动方案收官的亮点
2022年是国改三年决战决胜之年,在当前内外复杂的背景下,作为定海神针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报告简要梳理国企改革历程,重点聚焦分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和成效,并基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落实与攻坚方向寻找可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