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香港加入“抢人大战”!百强大学毕业生有望获得两年在港通行证,哪些人将受惠?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受到地产和金融下滑、美国新一轮加息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中国香港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发力抢占全球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4万多家京津企业落地河北!京津冀区域发展从“一城独大”转向“一核两翼” |聚焦二十大
赵磊表示,当前,北京从虹吸效应转向协同辐射带动,从“一城独大”要转向“一核两翼”,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的“两翼”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

猪企首份三季报出炉!天邦食品今年以来赚了10个亿,养猪的春天回来了吗?
“我们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猪价,还是会在一个相对高位的基础上。目前公司三季度的业绩情况较之前已有较大的改善,以接下来猪价继续进入一个上行周期为前提,公司的业绩有望继续提升。”天邦食品证券事务部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通网上办事“最后一公里”,五年内公安机关为群众“减负”2200亿元|聚焦二十大
全国公安机关围绕人民群众出行办事息息相关的“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三大证件,不断优化流程手续,革除繁苛限制,率先推出了“网上办”“异地办”“一门通办”“全国通办”,近5年来累计为群众节省和减负的成本达到了2200亿元,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特大城市和县城如何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最新路径: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聚焦二十大
除了城乡协调发展外,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经济谋变重在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二十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振兴东北,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势在必行。要在东北产品流通与公共采购特殊性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普遍性规则,也要注意营商环境国内治理与国际评价的关系问题、内治外评的结合问题。

46亿吨标准煤!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发改委明确2025年能源生产目标|聚焦二十大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就我国能源发展问题提出了两个目标:到2025年国内能源的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的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目标。

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即将登场,外资继续看好中国|聚焦二十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吸引外资也面临新的形势。据赵辰昕介绍,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即将发布,新版《目录》将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端牢中国饭碗,再提种业振兴!农业股受利好集体飘红|聚焦二十大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国内种业研发技术、研发团队等方面有待加强,但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自主种子种源新品种,需要商业化市场。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全面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乡村振兴将会极大拉动种业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重塑国际产业链!我国开放步伐越迈越大|聚焦二十大
在中共二十大首场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各地方、各部门着力疏通卡点堵点、振作工业经济、畅通经济循环,有效保障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一些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