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经济谋变重在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二十大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0-19 20:41:02

摘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振兴东北,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势在必行。要在东北产品流通与公共采购特殊性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普遍性规则,也要注意营商环境国内治理与国际评价的关系问题、内治外评的结合问题。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经济谋变重在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二十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东北,中国北方粮仓,共和国工业摇篮,东北地区最辉煌的时期,物质产品生产量与供应量最高年份可以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80%,最低年份也能达到全国生产总量的50%。

不过,近年来,东北发展速度相较全国水平,却始终“差着一股劲”。

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东三省实力最强劲的辽宁,上半年GDP为13173亿,GDP同比增长1.5%;黑龙江上半年完成GDP6395.2亿元,同比增长2.8%;吉林则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增速下滑6%。

面对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东北全面振兴多次把脉开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也多次到东北调研,并多次就东北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正式公布。批复强调,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施一批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振兴东北,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势在必行。要在东北产品流通与公共采购特殊性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普遍性规则,也要注意营商环境国内治理与国际评价的关系问题、内治外评的结合问题。

在当前新时代的新要求下,东北经济谋变,迫在眉睫。

加大创新力量

当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口外流严重。创新,成了今时今日东北稳增长的破局之法之一。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主展厅的黄金位置上,一个雪白的双臂机器人吸引了大量视线。这个能自动调酒、进行物料搬运、零部件装配、涂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正是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8月在沈阳考察的新松公司。

“习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振奋,也给了我们更强的攻坚克难的信心。”中科新松相关负责人朱敬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介绍,近几年,辽宁充分利用辽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数字辽宁、制造强省。特别是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辽宁充分发挥产业底蕴和创新资源的突出优势,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由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组成的辽宁省实验室正式揭牌。辽宁正在向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速迈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的智慧和力量。”胡玉亭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建设项目的投资增幅达到了23.8%,一大批上百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辽宁落地开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而吉林则选择了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这三个万亿级大产业破局。

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表示,当前,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动力电池、中车松原新能源基地、吉化120万吨乙烯、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大水网、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受益于此,2021年,吉林GDP增速在全国位次明显前移,在东北三省一区居于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四位。

“在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中,去年我们前进9个位次,上升幅度在全国最大。长春自主创新示范区、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继获得国家批准,并启动建设。高铁变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卫星达到70颗,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刘伟表示。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沈莹也表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是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拥有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大庆油田、哈飞等一大批“国宝级”企业。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所高等院校,有40位两院院士,有7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一大批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院所。

“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全面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新布局。”沈莹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营商环境一直是东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刘伟表示,当前,吉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平台在线审批率居全国首位,不动产登记效率在全国处于第二位,连续两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在全国处于第三位。在今年8月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指数中,吉林省地县两级多项排名位居前列。

辽宁也把总书记关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重要要求落实在具体的行动和项目上,努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

一个亮点是,辽宁把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2021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37%,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2.9%,实现税收增长51.6%。

黑龙江则利用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将27个国家一类口岸当成“下单的金鸡”,扩大东北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对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哈尔滨、黑河、绥芬河3个片区。按照计划,黑龙江将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自贸区创新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吉林也着眼“丝路吉林”大通道建设,面向东、南、西、北,实施“3631”工程,全面扩大开放的脚步。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目标任务,结合吉林实际,用率先振兴突破的实际成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贡献。”刘伟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