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PMI创下历史新低 企业能否回暖面临订单大考
2月中旬以来,复工节奏有所加快,我们近期推出的中金复工指数(CICC PAT)已从2月初的34.5%上升至62.5%。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执行和复工复产的推进,3月制造业PMI可能明显改善。

PPP项目回暖“即报即审” 疫情下新基建投资快马加鞭
在金永祥看来,当前,各地方恢复经济的压力很大,不管是PPP还是专项债,都是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表明财政政策转向基建托底的思路正在被强化。

打响“救市”第一枪的驻马店被约谈 三线城市为何成疫情期间楼市放松“急先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频出,从放宽预售条件、调整房价备案范围,到给予购房补贴、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纷纷抢跑“救市”。不过,随着一声“哨响”,这一趋势或将被中止。

境外“疫情回流”压力大增,韩日入境者全部统一接到宾馆免费集中居住
据了解,目前,青岛各区均准备了大巴车,按照人员户籍,分别接到居住地自行隔离,外来人员统一集中居住;威海则全部统一接到宾馆免费集中居住,隔离14天。

转型六年难觅造血模式 云南城投“断臂求生”押注康养项目
作为云南首家上市房企的云南城投,在极力配合政策转型的同时,曾寄望于还未完成的控股公司混改、资产重组,不料又遇地产调控趋紧,如今业绩下滑的云南城投,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康养项目上。

“减个税促消费”呼声背后的逻辑:减免个人所得税将促成疫后“报复性消费”
各地促消费的政策不少,但相关政策多以减轻企业压力为主,减轻个人压力的措施较少,因此,有专家提出,由于湖北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建议湖北居民月薪在1万元以内的全额减免个人所得税。

社科院报告:疫情期间应避免通过加杠杆等剌激购房行为帮助房企脱困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应尽量避免通过提高融资杠杆、奖励购房等剌激购房行为来帮助房地产企业脱困。住房需求剌激政策虽然较易实施,但容易引发未来房价大起大落,加大宏观金融风险,需要加以严格控制。

1名护士照顾44名新冠肺炎患者,疫情凸显护理人员缺口,全国还需要300万护士!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医护人员都支援湖北地区,尽管如此,依然存在护士人员紧张的现象,许多医护人员都处于忙碌工作状态,护士人才出现紧缺,这也预示着我国医护配比不足。

生态环境部:全国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平稳有序 武汉190吨暂存废物将尽快处置
目前全国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处置平稳有序。其中,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高,湖北省能力达到648.6吨/天,增加468.6吨/天;武汉市能力达到262.8吨/天,增加212.8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