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冠军到法学博士,独臂女将扶婷用奋斗书写多维人生
全国自强模范、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扶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长沙摄影报道
“当我知道自己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后,特别激动,很高兴能获此殊荣,我其实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而已。”全国自强模范、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扶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一场车祸,夺去了扶婷的右臂,但她并未向命运屈服,反而以超强的韧劲,不断学习,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出彩。
从夺得18枚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到助残公益律师,再到法学博士和大学老师,在不同身份的转变中,扶婷不畏任何困难,哪怕从零开始,她都始终坚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
“一定要自尊自信,不能因为残疾而放弃自己。”扶婷坚定地说道。
从零开始,不畏挑战
1989年,一场车祸让年仅3岁的扶婷,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臂。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扶婷成为了一名游泳运动员。“大家看我个头不高,身体也不壮,怎么就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呢?是的,我确实不具备运动员的天赋,但我却有着超乎运动员的韧劲。”扶婷说道。
进入游泳队的前几年,由于成绩并不突出,扶婷常常处于被退回的边缘,但她没有放弃,为了获得与别人一样在赛场上拼搏的机会,扶婷成了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运动员最难的是日复一日在训练中的高强度冲刺,当你游到最后25米,已经筋疲力尽却要拼命地完成超越,当你撑到最后十米,憋气憋不住了,却仍要咬牙坚持,这是一种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一种对人的意志的挑战。”扶婷表示,正因为每天都坚持这样的挑战,她的成绩一点点地突破,成功进入了国家队。
在近10年的运动生涯中,扶婷参加过世界轮椅运动会、釜山远南运动会、残奥会等重大赛事,在各级比赛中先后获得金牌18枚,银牌5枚、铜牌4枚。
“每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听激昂的国歌响起,内心就无比幸福和骄傲,那一刻我想拥抱我的母亲,想拥抱所有鼓励和支持我的人。然而我却做不到。一只手臂能让我在泳池里劈波斩浪、夺金摘银,却无法环抱最爱我的那些人。”扶婷坦言,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它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辉煌,也让自己承受与众不同的失落。
2004年雅典残奥会后,扶婷进入湘潭大学攻读法学。做运动员期间落下的课程,扶婷只能从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开始学习,从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开始涉猎,一切都从零开始。大学毕业后,扶婷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扶婷成为了一名执业律师。
但律师事业的起步是艰难的。对于扶婷来说,这又是一次从零开始。
缺少案源,当事人不信任,调查取证吃闭门羹,时常被冷眼相待、冷语相加,扶婷在律师事业起步初期,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有一次对方当事人轻蔑地向扶婷丢了句“一个残疾人来搞什么”就摔门而去……
“我不会退却,尽管前方有风雨,我也要迎风而行!”扶婷坚定地说道。她开始细抠案件细节,反复演练庭审过程,以专业和敬业逐步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同。现在,扶婷已担任过40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办理过多起标的过亿元的案件,成为律师辩论赛中的最佳辩手。
律师的业务实践渐渐激发了扶婷对法律专业的追求。32岁时,扶婷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选择重拾课本,考取了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科研人的挣扎与煎熬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一次次地挑灯夜战、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终于在三年后,我顺利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扶婷感慨道。
此后,扶婷担任了湘潭大学本科生班主任,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带领他们参加助残活动。扶婷参与讲解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荣获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的党课《雷锋精神》广受学生好评。另外,扶婷还被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咨询网专家、湖南省涉残纠纷调解员、湘潭市立法咨询专家等。
开启法律助残之路
因为身体原因,扶婷对残疾人的经历更能感同身受。“我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做一些事,于是我踏上了法律助残之路。”扶婷说道。
为此,扶婷成立了“扶婷公益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室”,担任“湘潭市助残公益法律服务团”团长,带领30多名律师投身于公益法律服务。她还组织或参与各类公益法律宣传,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担任20多家涉残组织公益法律顾问。
据了解,扶婷还担任了湘潭市残联理事、湘潭市人大代表,推动“公益优先”写入律所章程,带着检察官、执法人员体验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司法服务、法律援助等政策融入对残疾人的关爱,促进社会形成众手相牵的助残氛围。
回顾过往经历,扶婷表示,自己的每一份职业,每一段人生经历,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自己后续不断努力的原始动力。
扶婷坦言,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和残疾人自强精神存在相同之处。“运动员需要不断拼搏,战胜自己。金牌当然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作为一名运动员,其实最看重的是,有没有突破自己,在赛场上是否实现了自己最好的成绩。于残疾人而言,自强精神也是这样的,我是不是突破了自己,我是不是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是不是在我的专业岗位上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扶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过去的18年,扶婷已记不清帮扶过多少残疾朋友,提供多少次法律援助,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扶婷都愿意竭尽所能,以专业之长,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公平正义。
“未来,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扩大助残公益法律服务团的人数,向更多人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权益保障。”扶婷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