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7月规上工业成绩单:经济结构改善明显,“洪灾+疫情”致部分指标下滑
今年7月,暴雨、疫情轮番搅动,导致国内部分经济指标有所下滑。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低于前值8.3%和预期7.9%;剔除基数效应,两年复合增长5.6%,低于前值6.5%,连续三个月下行,但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

矿坑废墟上的生态修复实践:他运来了半个三峡工程土方量的客土
2021年,华夏城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而在夏春亭对记者的描绘中,华夏城只是开始,他带着生态修复的理念去厦门选中了一片荒地,去西安选中了一片沙坑,他还要去南京,那里有待复活的老城墙……

碳金融即将步入“快车道” 专家:防止碳金融衍生品出现投机因素
有不少业内专家提示,碳金融市场整体仍在起步阶段,虽然有不少新的尝试,但仍未形成规模化发展,需要注意防范风险。付鹏指出,碳排放的金融衍生品该更加精准,并不是各路资本都可以参与这个市场,未来需要重视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投机性的因素。

记者实探“宇宙培训中心”海淀黄庄:校培机构人去楼空,昔日车水马龙如今门可罗雀
在防控疫情和“双减”政策下学科类机构收紧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线下培训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冷清的地铁口、被取下的广告牌、空空的外卖自取柜、无人的便利店、闭门的校培机构、不再拥堵的知春路……这就是海淀黄庄目前的现状。

海运费暴涨之下中欧班列运量激增:用时更短,费用更低
7月份,中欧班列运营品质持续提升,全月开行1352列、运送货物13.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8%、15%。这已经是从去年5月起连续15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3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双碳”下环保板块继续跑赢大盘:63只个股上涨,玉禾田等三只股上涨超10%「环保周评榜」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环保工程板块内共有63支股票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三支,分别是玉禾田(11.55%)、万邦达(11.16%)、建工修复(10.25%);下跌的股票共19支,但整体跌幅较小,只有三达膜(-7.99%)跌幅超过5%。

16天确诊超500人,本轮疫情的“风暴中心”扬州何时能迎来拐点?
从最近几日的确诊人数来看,扬州的疫情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8月10日-13日,扬州报告的确诊人数分别为54、37、25和18,连续出现下降。不过是否能证明“拐点”已经出现,仍需进一步观察。

财政部牵头起草“双碳”财政支持政策 开征碳税不宜操之过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看来,财税政策方面的投入、限制、激励和其他新机制,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及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提供关键帮助。

一位湖北柳林洪水亲历者口述:凌晨被警报声惊醒,自家超市被淹,被困二楼一夜
8月13日,洪水退去,此次特大暴雨冲击最严重的乡镇之一随州市随县柳林镇,仍然留下了被大水冲刷的痕迹。

中部六省县域“一哥”之争:百强县河南与湖北各占7席,山西无一入围,弱在哪?
记者根据榜单统计发现,中部地区六省当中,河南与湖北入围百强县的数量均为7个,其次是湖南4个、安徽3个、江西1个,山西无一入围。基于此,六省“县域一哥”将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