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委重磅发声!要办六件大事,9月的第一个风口来了?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04 19:00:10

摘要: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显然不是不要国外市场,更不是要封闭起来搞自我经济循环,而是要让开放的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央深改委重磅发声!要办六件大事,9月的第一个风口来了?

在新冠、贸易战之后,今年的又一个高频关键词出现了,就是“双循环”。

“十四五”经济发展的“主轴”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要办好六件大事,涉及对外贸易、中西部高等教育、规范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农村改革。

那么,我们从内容上看,有关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表述,可以说,意义重大!

因为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段话中,最高层用到了“战略决策”、“事关全局”、“深层次变革”这样的表述,充分说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未来一个时期,尤其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轴”。

正面回应各方的误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中国经济“双循环”这个说法提出后,大家对于它的理解各有不同。

有人将其曲解为中国将“闭关锁国”,重回“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还有人担心,如果中国扩大内需的动力不足,现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在缺少国际循环的条件下将无法被消化吸收,从而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对于这些观点,这次会议用两百字,向外界阐述了最新的态度,就是: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这不是最高层第一次正面回应市场各方的担忧了。

事实上,在近期的一系列公开讲话中,习总书记都在强调:新发展格局主要是要对我国经济发展中所依赖的市场重心进行修正,而不是要走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老路。

从“客场全球化”到“主场全球化”

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是利用比较优势,切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国际代工。这一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别人的市场,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市场。由于投入和产出的市场,两头在外,因此链接我国国民经济循环的市场重心在国外。

我们把这种利用海外市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称之为“客场全球化”。那么,中国在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下,依靠这种全球化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红利。

但是,从大国发展的角度看,“客场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长期持续的战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客场全球化”已经到了尾声。

所以,从高层的规划来看,“十四五”期间,是要把在客场进行的、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升级为以利用我国庞大内需为主要特征的“主场全球化”战略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要使我们的内需对全球各个国家开放,使我们的市场变成全球市场,变成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磁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显然不是不要国外市场,更不是要封闭起来搞自我经济循环,而是要让开放的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戈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