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复星投资铁路之后: 民企“弯道超车”掀入铁高潮 一年内新增8万家铁路相关公司多是“外围”玩家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19 14:09:49

摘要:铁路投资高投入、回本慢、话语权少,对实力强大的民企来说缺少一些吸引力,因此,资本方面的“大玩家”寥寥无几。不过,很多民企选择以基建零部件参与铁路建设中,甚至一些铁路零部件民营企业做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对我国铁路高质量、高国产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复星投资铁路之后: 民企“弯道超车”掀入铁高潮 一年内新增8万家铁路相关公司多是“外围”玩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杭绍台铁路,也回到正常建设状态。

杭绍台铁路是复星集团实际控股的高速铁路,掀起了“民资入铁”的高潮。但在复星之后,“大玩家”却寥寥,更多的是在铁路建设中的“外围”玩家。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近一年来,为了在铁路建设中分得蛋糕,许多民企“弯道超车”,成立铁路设备、铁路器材、铁路配件等相关公司,力求参与到铁路大建设中。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0时,成立一年内的铁路相关公司共计88003家,占全部577488家相关公司的15%。除了“川藏铁路有限公司”、“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这样的“国家队”以外,民企占了大多数。

一位曾尝过铁路建设甜头、后来又成立第二家铁路配件公司的老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全国基建掀起高峰,从国企手中流出的订单越来越多。“可以说,拿到中铁、中铁建的一个订单,就够一个企业多活很多年。”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过,更多的铁路相关民企,仍处在无法获得铁路相关订单的状态,尤其是仅仅成立一年内的企业,不少都是“1人缴纳社保”的状态。《华夏时报》联系的几位负责人均表示,铁路零配件只是公司业务中的一项,此外还有金属材料、机械电子设备及配件、橡塑制品,金属材料等多种类。

在铁路行业人士看来,铁路投资高投入、回本慢、话语权少,对实力强大的民企来说缺少一些吸引力,因此,资本方面的“大玩家”寥寥无几。不过,很多民企选择以基建零部件参与铁路建设中,甚至一些铁路零部件民营企业做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对我国铁路高质量、高国产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弯道超车

据了解,绍台铁路是于2017年9月,由复星牵头的民营联合体和浙江省政府签约,正式敲定的中国首个民营控股高速铁路项目。

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是国内首批八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预计总投资448.9亿元,资本金约占总投资的30%,其中民营联合体占股51%,打造了民营资本控股中国高铁的破冰示范。

“我很振奋,要整合优势,让中国高铁走出去,让全球共享中国速度。”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温晓东近期向媒体表示,截至2019年底,杭绍台铁路投资累计完成216亿,占总投资51.8%,将按计划于2021年建成通车。

复星是目前为止,唯一控股高速铁路的民营企业。尽管“民资入铁”已经放开多年,但直接参与的玩家仍然是少数。

不过,以产品参与铁路建设中的企业数量却暴增。

今年3月,就有河北松嘉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华铁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巨旺铁路工程有限公司等众多相关企业进行注册。

一年之内,注册的88003家铁路相关公司中,有833家为个人独资企业,12570家为小微的个体工商户。

“铁路零部件产业潜力巨大,仅是铁路车辆检修、保养,轨道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检验检测需求等,年均市场规模就可能达到2000亿元。这还不包含建设时候的市场规模。”上述铁路行业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铁路零部件方面,自主化率继续提升,目前已经出现了多家民营上市公司。

国内紧固件龙头企业晋亿实业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零部件领域,尽管都是和大国企合作,但市场相对来说还算公平,尤其对于自身实力过硬的企业来说,优势比较明显。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想要迈进铁路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数年前,浙江不少民营企业家都对铁路建设“大蛋糕”很感兴趣,计划在适当时候参与进去。不过,随着宏观经济发生变化,目前,并未有企业成功参与进来。

建设交通强国

铁路零部件企业百花齐放,对我国交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此之前,我国铁路许多重要零部件都必须依靠进口。比如,在几年之前,在制动液控制阀门、电路保护开关、齿轮系统等零部件方面,进口货实用性能和应用指标强于国货;有些领域,如电弓、变流器、制动装置,也主要依靠进口,或者是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资公司组装;就连生产高铁的机床、设备,很多也都是来自于日本、德国。

在高铁零部件领域,直到2013年,高铁国产化率仍仅有50%。

这些进口“小部件”不仅会导致“中国制造”部分技术利润被外国瓜分,更重要的是,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剧变,或者中国装备“出海”威胁竞争对手商业核心利益,就可能触发外方抬价甚至“断供”(不过,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化率已经越来越高。目前,高铁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比如,高铁刹车片对材料、制造工艺等的要求都极高。据了解,高铁刹车时,刹车片温度瞬间能升高到1000摄氏度左右。这就要求刹车片不仅要承受1000摄氏度左右的瞬间升温,还要求在巨大力量的拉扯下不能有丝毫变形,且镶嵌其中的金属块不能出现丝毫松动。

此前,德国克诺尔公司垄断全球80%以上高铁刹车片的市场,我国刹车片完全依赖进口,每张价格为1.5万元左右。

不过,2013年,北京天宜上佳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高铁刹车片市场的垄断,将高铁刹车片市场的近50%留在了国内,国产刹车片的出现迫使价格下降50%以上。目前,天宜上佳已经成为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高铁刹车片的核心供货商。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未来中国交通的基础设施升级、交通装备技术创新、运输服务精细运营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高品质交通”将成为行业未来投资逻辑主线。

这也使得更多企业愿意投身其中。

在铁路行业人士看来,民企愿意参与进来,这对市场、技术、竞争力来说,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