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心理医师唐伟的口述:海外华人普遍纠结是否回国,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回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02 19:01:4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
鲜花、掌声与锦旗,有人喊着“英雄”——这是3月28日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踏上归途时看到的景象,他们也是省内最后一批撤离的医护人员,已经在武汉度过了49天。如今,他们正在家乡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
3月26日,其中一名医疗队队员、温州康宁医院集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唐伟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当时他显得情绪高涨:“我们后天就要撤离武汉了,现在大家都十分兴奋。”
据了解,唐伟在武汉承担着浙江省医疗队员与方舱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此前,唐伟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及患者产生的焦虑、不安、失眠等心理问题,也提出需要警惕方舱内患者负面情绪“传染”,以及应对死亡患者家属进行哀伤干预,防止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其他过激行为。
如今,驰援武汉的各省医疗队员已经撤离,唐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已经和之前截然不同,他们的角色如何转化、心理落差能否接受、后续心理护理怎样延续等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关于后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有一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汶川地震和SARS疫情之后,当地正常人群PTSD的平均发生率,会比其他地区高出7%—15%,而经历这次的新冠疫情后,这些问题也会在6个月至12个月后显露出来,需要尽早干预与准备。
此外,唐伟也分析了海外华人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下为他的口述,由《华夏时报》记者整理。
应保障医护人员后续的心理护理
撤离这段时间,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与刚来时候、救助过程中的心理截然不同。
现在医护人员再染上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他们不用恐惧害怕了。所以,目前我们对他们的呼吁有两点:一是不能迷失在光环里。驰援武汉的每位医护人员头上都有一个“英雄”的光环。他们确实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不是个人的功劳,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很多冒着危险为他们保障后勤,提供食宿的工作人员。
二是回去之后角色一定要转变过来。在武汉,这些医护人员是穿着防护服去救治患者,但在回家以后需要集中隔离14天……这些都需要进行适应。
而从大的层面来说,后续政策也要逐渐落实、细化,保障好每一名一线的医护人员。现在我们了解到的医护人员主要担心的问题有两个:首先,各个地区、各个医院发给一线医护的补助数额存在差别;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当随队心理医生撤离以后,医疗队医护人员后续的心理护理应该如何保障?医疗队的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条件好一点的三甲医院本身有心理治疗师,可能会为他们继续做心理干预,但是其他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怎么落实?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比如汶川地震和SARS,当地正常人群PTSD的发生率比其他地区高出7%-15%,而这次的情况一定会比这个数字高。按照国家卫健委2月28日披露的数据,全国各地选派了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再加上武汉的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可能发生PTSD的人数是一个很大的量。如何尽快发现、治疗PTSD患者,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些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来,再过6个月,可能甚至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
海外华人普遍纠结是否回国
目前我也在全球抗疫平台上做国际友人与海外华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已经做了一周多了,每天大约有10-15个问询者,集中在凌晨一点与早晨六点。
就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看,海外的问诊对象所出现的心理与身体上的症状,与我早些时候在武汉看到的是基本一致的。因为人的心理过程都是一样的。
现在至少一半的问诊对象都会提到回国的问题。有人在国外拖家带口,担心孩子受到感染;有人独居国外,天天接到父母电话催他回国。
有一个年轻的留学生,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不回国,可是却遭遇了父母的“电话轰炸”。这就造成了她的心理发生了碰撞,国外她接受的信息和国内的信息发生了碰撞,年轻人跟父母的心理也发生了碰撞,最后她连父母的电话也不敢接了,一接电话就会吵架,不接电话父母就不停的打。
对于不少纠结是否回国的问诊对象,我个人给他们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回国。我告诉他们,回来路上的风险要比你在国外家中待着的风险要大得多。据我了解,现在很多航班没有直达,需要中转两三天,不吃不喝很难坚持下来,但途中一旦摘下口罩,暴露的风险就更大。回来之后还需要自费隔离14天,如果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千辛万苦回到国内,最终还需要自费治疗。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会导致心理更不平衡,出现更多问题。
目前,我主要是通过语音与图文接诊。有些问诊对象比较焦虑,每天都会过来问诊,比如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她连续三晚都来和我聊天缓解压力。而有的问诊对象表示自己没有发烧、没有感染,好好待在家里。我会告诉他,你目前是比较安全的,至少从你提供的信息来看,现在还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那么你就安心在家,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回复之后,他也没有别的问题了,问诊的时间不长。
接诊的时候,各个国家不同的诊疗方案、文化等背景都是很考验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