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中产阶级,比10个亿的消费券更有用!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3-17 18:00:00

摘要:近日,为刺激消费回暖,浙江、南京、河北等地也宣布将向居民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其中,南京发放的消费券总额超过3亿,浙江更是高达10亿。消费券是什么?对经济拉动作用有多大?

解救中产阶级,比10个亿的消费券更有用!


新冠疫情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基本的控制,那么随着疫情的平稳,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到了复工上面,就到了经济拉动上面,就到了消费刺激这个话题上。

政府凭实力“宠”市民

我们看到全国有不少地方都开始把目光盯向了消费券,比如浙江推出了10亿规模的文旅消费券,和1个亿的文旅消费大红包;山东也有类似的文旅消费券;南京甚至有领导响应“领导带头消费”的倡议,还上了热搜,同时他们也表示要发放高达3.18亿元的消费券。

其实早在2月初的时候,香港就有过类似的实践,向每个居民发放1万港元。当时内地居民还比较羡慕,没有想到很快内地也开始效仿类似的这种经济刺激行为。

当然,消费券也不是人人都有,现在内地的消费券主要还是有特定消费领域,就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文旅消费,有的需要摇号,有的是限制区域或者户籍等。一方面是消费券有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浪费。

与经济有何关系?

所谓的消费券,实际上就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度衰退的时候,政府或企业给老百姓发放消费券,作为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用来刺激购买力和消费欲望这种方式,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在国际上,消费券早就是运用的手段之一。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就曾推行消费券,当时耗资2.62亿美元开展“食物券”计划;1999年,日本为了缓解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也发放了6194亿日元的“地域振兴券”。

对于中国来讲,这也不是第一次发放消费券促消费。十多年前,也就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时候,国内消费水平下降,多地政府也都推出了消费券刺激经济。

2009年,杭州向特定对象发放消费券,总额高达9.1亿元,是国内发行消费券总额最大的城市,在短期内大幅促进了旅游、商业这些行业的消费增长,被认为是消费券政策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根据之后的调研报告显示,消费券拉动效应达到了1:1.3,是直接发放现金的2倍。

这个大家应该能理解,因为往往发放现金之后,以中国人的习惯可能一半左右就会拿去储蓄,不会直接用来消费。但是消费券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不用,过期就会作废,所以一定程度上它对经济刺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

这一次各个地方发放的消费券,也是为了疫情之后刺激经济复苏,从短期来看,接下来是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有利于刺激旅游业和商业类的消费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消费券往往是一次性的,对长期的消费刺激还是有限,未来消费是否能够增长还是要看大环境。

最近很多人都认为,这次疫情之后消费可能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增长,因为在家里憋太久了。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的来看,消费还是跟大家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收入没有增长或者没有保证,而且还面临着失业的压力,那么消费的欲望和动力就会不足。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水皮在公开舆论中呼吁,不光是企业要减税降费,也希望能给中产阶级减一点个人所得税。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也是非常庞大,他们正是消费的主力,但同时又是房贷最大的承受者,如果说给中产阶级能够免除一年的个人所得税,那么我想,这一部分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房贷还贷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才有可能转化为消费的主力。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李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