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马晓霖专栏 | 伊朗与西方整体关系将转向消极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1-16 16:11:57

摘要:欧盟三国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的态度趋于强硬,以及伊朗就此做出的安全警告,预示着伊朗对欧洲伙伴的战略耐心和信任也在流失,未来伊朗与西方的整体关系将转向消极。

马晓霖专栏 | 伊朗与西方整体关系将转向消极

马晓霖

1月14日,签署伊核协议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外长联合致函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并发表声明,指控伊朗违反协议中遏制该国核计划的条款,并启动协议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路透社称,欧盟三国立场变化以及争端解决机制重启,可能导致已对伊朗取消的联合国制裁获得恢复。作为回应,伊朗总统鲁哈尼当天警告说,欧盟三国应该执行伊核协议而非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并称美国使中东不安全,美国军队已处于危险境地,欧洲军队未来也将处于危险境地。

观察家认为,欧盟三国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的态度趋于强硬,以及伊朗就此做出的安全警告,预示着伊朗对欧洲伙伴的战略耐心和信任也在流失,未来伊朗与西方的整体关系将转向消极。

伊核协议:文本已名存实亡,各方正渐行渐远

1月5日,为了报复美国对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的“定点清除”,伊朗在放弃伊核协议的道路上“再切一截香肠”:宣布从即日起核计划不再接受任何操作限制,浓缩铀能力、浓缩丰度和浓缩铀材料、参数等将仅由核计划的“技术需要”来决定。伊朗也强调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如果美国取消制裁,伊朗可以很快逆转上述重返核计划的措施。

对于伊朗这个举动,外界解读大相径庭。中国认为伊朗并没有实质性违反伊核协议,只是减少对相关义务执行的强度。外交部发言人耿爽6日曾称,“伊方虽然由于外部因素被迫减少履约,同时也展示了克制态度,明确表达完整、有效执行全面协议的政治意愿,没有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义务”。15日,耿爽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施压,才是局势紧张根源所在,欧盟三国此举既无助于解决问题,也不利于缓和当前局势。同日,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也会见伊朗外交部伊核协议执行团队萨达特并表达了相同立场。

俄罗斯14日谴责欧盟三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称“我们不排除欧洲人这些考虑不周的举动可能导致围绕伊核协议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并强调协议落实面临困难的原因众所周知,与伊朗无关而与美国2018年退出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有关。此前,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核不扩散专家认为伊朗保留了很大协商空间,因为其声明并未表明要推进浓缩铀到何种程度,或有多少部离心机将进行作业。对伊核协议持支持态度的反扩散组织美国犁头基金会负责人奇林乔则称,“协议并未作废”。就连负责美伊谈判事务的美国前副国务卿舍曼也称,“好消息在于,伊朗会在(美国)解除制裁的条件下恢复履行核协议,伊朗也不会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

但是,英法德对伊朗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减少执行协议义务的举动十分失望,认为伊朗已实质构成对全面协议的违反,因此,准备启动争端机制。根据伊核协议规定,如果伊朗退出伊核协议或对协议构成实质性违反,其他各方将停止执行解除对伊朗制裁的相关义务,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规定的制裁。此前,英法德与美国的立场温差较为明显,一直反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酝酿着启动可以绕开美国长臂管辖的贸易结算体系,维持协议框架下与伊朗的正常贸易,鼓励德黑兰坚持无核化努力。

但是,由于美国实施“史上最严厉”制裁并通过二级制裁严厉报复其他各方与伊朗的经贸往来,欧盟与伊朗的正常经贸陷入停顿,欧洲资金还被迫撤离伊朗。伊朗原本想扩大统一战线,以且战且退的方式与节奏,向欧盟施压促使其与美国切割立场与做法,但是,前四轮的“切香肠”策略并没有换来欧盟任何积极回报,因此,伊朗的耐心逐步耗尽。不仅如此,英国首相约翰逊最近高调支持用“特朗普协议”取代伊核协议,令伊朗更加恼火。

至于美国,尽管经历最近的军事冲突,依然保持对伊朗高压态势,称绝不允许其拥有核武器,同时,强调愿意与伊朗无条件地进行谈判,以达成新的伊核协议。所谓新协议,其实就是让伊朗不仅放弃核武器,还要放弃中远程导弹,并改变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整体战略与外交。

对伊朗而言,退出伊核协议显然是最坏打算,必然重蹈被联合国全面制裁的覆辙。但是,留在协议框架内好处也不是很多。因此,保持在“将退不退”和“若即若离”的边缘状态,将是伊朗与美欧围绕核危机进行较量的软硬兼施选择,总体上讲,必然导致其与西方关系整体趋于冷漠与僵化。

军事对抗:冲突仍可以避免,对峙将扩大范围

伊朗领导人对美国放出警告信号并不奇怪,但是,对其西方伙伴施加军事压力的情况较少出现,特别是代表温和势力的鲁哈尼总统亲自对美欧军队在中东的存在提出分阶段风险警告更值得注意,其用意在于告诉美欧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不受欢迎,继续驻扎也很危险,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伊朗强调“中东门罗主义”,即中东是中东国家的中东,乃至伊朗的中东,不容西方染指。

鲁哈尼对美欧驻军发出警告,其动因可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这是此轮美伊军事冲突后,伊朗统治阶层内部已将强硬表态视为一种“政治正确”或“集体立场”;其次,作为温和派及积极主张改善与美国关系的代表人物,鲁哈尼蒙受了强硬派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公开示强。

从实践层面看,美伊已分别将对方正规部队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组织而成为合法打击对象,美国还在第三国公然斩杀代表伊朗“抵抗”精神的苏莱曼尼,意味着今后双方擦枪走火的事故还会出现,围绕对“什叶派走廊”的争夺特别是枢纽国家伊拉克的争夺势必会进一步加剧,而美国及西方国家军队的去留就是重要的博弈抓手。对美国和西方盟友而言,在伊拉克等地部署一定数量的兵力与装备,既可以持续打击恐怖主义,也可以遏制伊朗做大而确保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传统盟友战略安全。对伊朗而言,美国和西方军事力量的存在,完全妨碍了伊朗扩大自身话语权并将影响力投射到整个中东的战略诉求。

因此,在伊朗施压下,伊拉克议会本月通过有争议的动议,对留驻本国的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国家军队表达了总体的不欢迎态度,要求政府将外军行动限定在反恐作战,并及时掌握美军重大行动计划。伊拉克看守总理还个人表达了希望美军撤走的愿望。尽管这个动议仅代表伊拉克什叶派的态度,但是,伊拉克毕竟处于深受伊朗影响的什叶派的控制之下。美国显然也感受到这种软钉子的压力,因此,特朗普第一时间强调美军不会撤,并威胁如果迫使美军撤离,伊拉克必须赔款而且将承受比伊朗还严重的制裁。14日,《华尔街日报》披露,如果伊拉克逼迫美军撤离,美国将撤销每年2.5亿美元的援助。

当然,伊拉克内部族群关系非常复杂,对美国等外军去留的态度不一而足,而且经常发生变化。就维持地区稳定,保持大国力量平衡,以及长久获得美国安全支持的角度看,外军特别是美军被伊拉克全部逐出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此,伊朗与美国兵力近距离接触和军事对峙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伊拉克这个被伊朗视为后院的国家。伊朗与美国对伊拉克的争夺与影响将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形成某种张力,也必然波及伊朗与其他西方国家特别是北约成员的军事对峙。

另外,围绕波斯湾内外航运控制权,伊朗与美国的博弈也将持续,相应地,双方在海上的斗智、斗力乃至斗狠也会不消停。在美国分摊安全成本的压力下,其他西方国家海军势必加盟波斯湾的巡航行动,进而增加与伊朗海军遭遇的机率。依据以往经验看,伊朗不会轻易触发与美国的海上直接摩擦,但是,极有可能把美国西方伙伴当软柿子捏。

2020年刚刚开启,经历过一场可控的冲突与较量后,伊朗与美国将继续围绕核问题与地区控制权展开新一轮博弈,而总体的走向即便不必太悲观,但也不会比过去这些年更乐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